发布时间:2015-03-16 11:04 我要投稿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机构,在好莱坞银幕上,哪里有美国的敌人,哪里就有中情局特工拯救世界的身影。与银幕上的风光不同,近年来中情局因为内部丑闻和应对恐怖主义情报不力,屡屡遭到质疑。鉴于此,6日,中情局局长布伦南宣布重组计划,主旨是用数字化思维进行情报工作,以及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分工界限。这一CIA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改组,有何目的,又将把美国的最大情报机关带向何方?
时局分析
与恐怖分子在现代情报战中赛跑
在美国情报机构中,中情局并非以使用网络科技而见长,被称为网络间谍的是因为斯诺登事件而出名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NSA被认为是美国的首席网络间谍。中情局此次改革意在跟上时代步伐。
1947年正式成立以来,在过去近70年的历史中,中情局的变迁充满了复杂的斗争与阴谋,如今它将再次面对变革。6日,中情局局长约翰·布伦南宣布,为应对数字科技对中情局以及美国整体利益造成的潜在威胁,其中重点之一是加强网络行动能力以及合并数字化创新能力。在CIA局内人看来,这是中情局将进行成立近70年以来最大的改组。
中情局上一次大规模改组是在9·11事件后,时任局长特尼特下令对中情局进行当时被认为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改组,将间谍人数增加70%,并且重新配置中情局在阿富汗的力量与塔利班的反对派一道工作,那次改组使冷战后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CIA又回到舞台中心。
如今为何中情局又要大动干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信息社会里,网络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若网络存在问题将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再加上大数据时代,情报来源更加多元化,因此中情局要加强网络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情局情报工作受到很大挑战,传统的情报方式已远远无法应对新局势变化,这次改革将会使中情局的情报触角触及到那些无法进入的地方,这些地方包括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以及在一些国家中恐怖分子控制的地域,例如被塔利班控制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
过去10多年间,中情局屡屡被诟病在重大事件上情报失职,没有事先知悉有关9·11袭击的情报;误判萨达姆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重要的是9·11之后反恐形势的变化在逐渐侵蚀中情局自冷战时代建立起来的间谍手段和情报分析能力,例如,中情局没有事先预判出来一些中东国家政府会在阿拉伯世界动荡中如此快速倒台,虽然班加西领馆遇袭事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谁该为情报失误负责,但CIA仍被认为责无旁贷。
梅建明指出,信息化时代,情报机构依赖多元收集情报手段,如今恐怖主义很多行为是通过网络实现的,例如招募和发动袭击,面对这种新情况,抓住网络可以在与恐怖分子的情报战中洞察先机。
技术升级
中情局的“黑客们”将上位
布伦南指出,中情局将在原有四个指挥部基础上,新建一个“数字革新”指挥部,统管中情局的数字化发展,此举将使中情局的“黑客们”—网络技术专家与作为该局顶梁柱的行动和分析部门平起平坐,原来网络技术专家是在相对弱小的科学和信息指挥部。
即将成立的“数字革新”指挥部负责从数字谍报到保护中情局内部邮件安全等一系列事务。对于中情局的数字化变革,《洛杉矶时报》在一篇文章中提醒说,数字化不仅意味着要提升技术,而是要改变脑子里的观念,即如何真正用数字化思维处理情报工作,要真正理解数字化为秘密情报行动带来的挑战,例如网络代码很难像无人机和炸弹原理图那样保密,而且很多网络间谍工具在网上都是公开的,中情局可以使用,恐怕恐怖分子也可以使用。
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中情局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日益成熟的卫星技术有力地支持了信息库的建立,第三次技术革命后电子技术的进步完善了中情局的信息体系。然而,中情局从此又陷入另一个极端—过分依赖技术,而轻忽人力。
鉴于过往经验,据曾经接触过中情局数字化改组项目的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吉姆·里维斯透露,这项数字化革新致力于将数字化理念“植入”中情局秘密行动中,不同于NSA的远程窃听网络间谍行为,也不同于五角大楼的网战司令部致力于网络战争,CIA的网络改革专注于将网络科技与传统人工谍报结合,例如,用数字化信息核查情报来源和海外线人的真实性。
著名科技杂志《连线》披露,中情局早就利用网络技术小试牛刀进行间谍行动,中情局被指联合国安局和以色列情报机构,用名叫Stuxnet的病毒将伊朗核电站网络搞瘫痪。
《CIA“史上”最大改组 将设东亚中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hqsy/13930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