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18 17:28 我要投稿
最近两天,泰国官方“强拆”旅游胜地老虎庙的新闻,登上了全球媒体的首页。
5月30日,由于虎庙涉嫌虐待和走私老虎,泰国官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始搜查寺庙,并将庙里的一部分老虎“解救”出来。
6月1日,官方人员在虎庙里找到了40具老虎幼崽的尸体,以及部分冷冻封存的老虎身体器官。一名参与行动的官员说,已死幼虎对“虎庙”有一定价值,虎骨及老虎身体的某些部位会被拿来制作成药品,在黑市上出售。
皇帝的新衣,就此穿帮。一个被伪装成“萌宠乐园”的“老虎妓院”, 终于敲响了自己的丧钟。虎庙成长史:可疑的人造童话说起这个萌萌的老虎庙,就算你没去过,也一定看过他们的照片。
这个庙,外头通常叫它“泰国虎庙”,正式名称则叫做帕朗塔布寺,由于地处泰国北碧府,因此简称“北碧虎庙”。这座神奇的寺庙,常年养着上百头大小老虎,老虎们在镜头前和喵星人一样温柔乖巧,整天和寺里的僧众黏在一起,挠痒打滚,舔脸撒娇,那造型真是萌你一脸,别提有多治愈了。
花上个几十美元,可以和大喵们亲切合影,甚至骑在大喵背上拍几张人虎情未了的“伏虎照”。 如果喜欢小的,还可以叫出更可爱的“小老虎”们出来坐台,可以抱着拍照,也可以像遛狗一样遛小老虎,或者其他什么你想得出来的玩法都行。
至于出台费……应该叫“为老虎捐献的善款”,也不贵,1000块人民币可以做完全套了。
如此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自然深受游客欢迎。在网上也一直是治愈系鸡汤公众号截图撰文的最爱,什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佛法无边感化众生”之类的奇闻层出不穷,乍一看有图有爱,唬人得不行。老虎哪儿来的呢?这是一个相当感人而又离奇的故事。
根据僧人们提供的“官方正史”记载,1999年2月,寺庙收养了第一只幼年雌虎。当时小老虎在偷猎者的魔掌中命悬一线,寺庙僧人“千辛万苦寻到林中”,将“侥幸逃脱偷猎者魔爪”而奄奄一息的幼虎抱回,很可惜,这只小虎很快伤重不治。
不久之后,两只刚出生几个星期的小老虎又碰巧被“送进”寺庙。过了几个月,村民又送来了几只小老虎。这突然之间,庙里来了四公四母八只小老虎,比例和时机都是如此恰到好处——你要非说是冥冥之中缘分到了,那我也只好信。
之后的8年里,虎庙里的“虎丁”基数一直在缓慢增长。到2007年,老虎庙的老虎为18头。但到了2010年,庙里的老虎突然急剧增加到70多头。到2016年,这一数量又翻了一番,暴增到147头。
慈悲的出家人与兽中之王同处一寺,虔诚的宗教信仰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相辅相成,这等高大上的节奏,让虎庙很快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泰国电视台播放了相关的专题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电视台纷纷慕名而来。《动物星球》还制作了金奖电视节目《虎庙的岁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6年亚洲之最中,虎庙被列为“和平共处的最佳课堂”。多年来,虎庙究竟从老虎身上赚到了多少“养虎善款”,至今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虎庙变得越来越火,有自己的网站,印刷报纸,开广播电台,在当地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品牌。
名利双收之下,寺庙与老虎之间的关系,是否还能用“收留”这个温情脉脉的字眼?
这仅仅是第一个问题。
温柔的老虎:药物还是感化?
庙里的老虎为什么那么温柔?
去过虎庙的人大都有同感:庙里的老虎精神不是很好,看起来睡眼惺忪,全然没有传说中的威风。有的游客照完相后,问旁边的僧人说:“你们不是给老虎打了镇静剂吧?”僧人解释说,这些老虎是他们从小养大的,已经习惯了和人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人来照相,它们也见怪不怪了。至于老虎看起来懒洋洋的——那是因为人家在炎热的白天喜欢睡觉。如果还想深究,师傅们会告诉你:这庙里的老虎从小照“禁止暴力”的风格养大,小老虎的好斗行为会受到惩罚,例如往它们身上喷水什么的。假如有一头味道鲜美的牛或羊从旁边经过,僧侣们会蒙上老虎的眼睛。
天长日久,爱的感化,暮鼓晨钟,佛的熏陶,凡此等等,终于养出了一批和谐友爱,温文尔雅的模范老虎——所以说,佛法无边渡众生,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不是一个神话啊……
听到这样的说辞,许多人会相信。也有些人会觉得,谁信谁傻B。几头老虎,或许可以放下屠刀;但147只老虎都能用教育的方式驯化……要说世上真有这等好事,连许多泰国人也表示呵呵。今年早些时候,虎庙曾一度发生老虎袭击僧人的新闻,泰国网友许多留言都是这样的:
“大师,今天小沙弥忘了往饭里加麻药了吧?”
消失的老虎:最后一根坍塌的稻草
说起来,用老虎赚点门票,不是什么问题;给老虎磕点药,也算不上罪大恶极。反正一堆老虎在庙里歇着,闲着也是闲着,促进一下当地旅游业,无伤大雅。
然而,老虎数量的神秘减少,成为了压倒虎庙的最后一根稻草。2009年,英国人沃顿在亚洲各国旅行时在老虎庙工作了一段时间,一只名叫“伊萨拉”的雌性老虎突然有一天消失了。6个月后,伊萨拉回来了,不过变成了一头雄虎。
沃顿的部分工作是每隔几小时为虎仔喂食。有一天晚上,他看到一头老虎生下一窝幼崽。第二天早上,那些幼崽都已消失不见。沃顿询问那些虎仔都去哪了,一个泰国员工告诉他说,“没有啊,哪有什么虎仔。”沃顿坚持说自己看见虎仔了,那人就悄悄的告诉他说,“那些虎仔都被运到了老挝的一个老虎农场。”
对于这一段描述,美国记者的结论是:僧人们的做法就是“弄走一些老虎,然后找来它们的替代品,或者更改其它老虎的名字来掩盖”,并通过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老虎“消失”。
对此,老虎庙的住持拒绝接受采访,从头到尾只是一句话:“我们的老虎还在这里,都在老虎庙里”老虎都去哪儿了呢?
外国记者给出的答案是,被走私掉了。
在泰国,按照法律是要给濒危老虎体内植入微芯片,以确定老虎数量和行踪的。而在去年,一名虎庙兽医在辞去工作后,并将3枚芯片上交给了泰国警方。这一新闻,当时引发轩然大波,虎庙近几年“倒卖走私”庙中老虎的传闻被翻出箱底。
同年4月,泰国政府清点老虎庙,确认至少有3头老虎不知所踪,同时发现13头没有被注入芯片的老虎,同时还在冷柜中找到一头死老虎。
而根据澳大利亚动保组织Cee4life的调查,从1999到2015年期间,老虎庙共进出281头老虎,和当前的147头老虎之间相差134,因为圈养的老虎通常能活16到22年,这么多老虎不翼而飞,很难只用死亡解释。为什么要走私老虎呢?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
在东亚某几个拥有“进补”概念的国家,虎骨、虎皮、甚至老虎的胡须,都是黑市上炙手可热的名贵商品。总有一些傻子,相信老虎身上的东西具有某种神奇的药用价值。于是捕猎和饲养老虎,成为了一项暗中进行的生意。上面这种东西,是在越南查获的“冷冻幼虎”,没错,就是活生生冷冻的老虎幼崽,用来当药材吃的。
图片中,可看到四只非常小的虎宝宝,它们被冷冻,以便购买者制成“虎胶”。虎胶是一种由老虎的血肉、皮毛和骨头熬制而成的胶物,人们认为虎胶能“补气益血,强健筋骨”,有非常良好的“药用价值”。
在虎庙中被发现的老虎幼崽尸体,与此相当类似。从各地捕获的老虎,如果要走私中国,必须有一个不显眼的“中转站”。在拥有147头老虎的虎庙,多了一两头,少了一两头,常人难以察觉。因此这虎庙,实际演变成了一个东南亚地区老虎走私的绝佳“中转站”。
除了做物流,虎庙也在“做生产”。
老虎不是老鼠,发情少,口味挑,自然状态下繁衍数量其实不多。而为了加快繁殖速度,庙里新生的小虎被从其母亲那拿走,这样一来,雌虎很快就会再次发情,经过16周的妊娠期,它们就能生育。通过这种方式,雌虎每年可至少生育2窝幼崽,而在野外,它们每两年才能生育一窝。
小老虎是最可爱的,也是最摇钱的。多生几头,皆大欢喜,即便小老虎因为离开虎虎妈妈而不幸过早夭折,小小的尸体也是无价的宝藏。既如此,何乐不为呢? 神话背后,是惨淡的真相越来越多的真相被披露后,泰国政府终于开始对虎庙施压。
在今年的1月20日,虎庙在压力下同意放弃对这些老虎的监护权,但随后反悔,并起诉泰国国家公园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要求政府为该寺老虎支付每年1.47亿泰铢(约合2600万人民币),外加7.5%年息的饲养费用。
最终,泰国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排除了地方的压力,用雷霆手段扫荡虎庙,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的惊天发现。对利益赤裸裸的争夺,撕下了虎庙最后的遮羞布。这座“有老虎的寺庙”,终于被还原成一个“像是寺庙的动物妓院”。
那些呆萌可爱的老虎,并非被领养的孤儿,它们只是被老鸨子用药物控制,每日浑浑噩噩接客无数的青楼女子,以及被用种种手段搜刮而来,在街头巷尾乞讨卖萌的被拐儿童。
当老虎衰老,便成为药品,被肢解到遥远的异国;“老虎青楼”里总是会有新的老虎用于替代那些缺席的同类,如是运转不休,地久天长。
这,就是那个曾经感动你的“人间桃源”,最后的真相。虎庙这样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存在,其背后掩盖的种种荒诞与黑暗,其实未必不为泰国的管理者所知晓。在背地里,实际上正是寺庙与当地主政者的勾结与分赃,使这一则显然被吹爆了牛皮的谎言,被一直掩盖至今。
虎庙上下僧侣,周边雇工居民,也乐于享受虎庙所带来的人气与财富,一个“靠虎吃虎”的产业链已然自成一体,只能等待出乎意料的外来者的刺破,以及上层政权的洗牌,这个“皇帝的新衣”才有最终被戳破的一日。
逆天之物,必有妖孽;在瞎感动之前,心中要存有冷酷的怀疑。
至于庙中老虎们,今后愿其都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哪怕不能放归自然,也好歹能像一头真正的“笼中困兽”一样,在余生中,能够清醒地活着吧。来源:泰国网《泰国虎庙黑幕起底:一座巨大的“虎肉罐头厂”》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hqsy/4339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