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31 11:53 我要投稿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英国牛津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安托尼奥斯·萨纳科普洛斯日前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站发表文章,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争端中的适用性,并得出结论说,“棘手的案件使法律无能为力”,或许处理这些复杂争议的最好解决方案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提议:成立合作区域,让南海沿岸国家都受益。
这篇题为《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争端中的适用性》的文章共6个部分。在引言之后,文章第二部分简单介绍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特别是适用上的注意事项和排他性条款,以及这些问题对南海争端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侧重“争端”这个概念的含义,特别是应用海洋法公约能够解决的争端问题,这是公约第15部分“争端的解决”的基础。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探讨了南海主张的管辖问题和可受理性问题。第六部分是结语。
在结语中,萨纳科普洛斯写道:由于相关争议的复杂性和多边性,相关海洋地貌存在主权问题交织,相关海域主权和管辖权交织,海洋地貌产生的权利以及潜在的重叠导致的海洋划界问题,都让现有的公约条款处理南海问题上很棘手。棘手的案件使法律无能为力——根据附件7提出的仲裁或许没有听从这个忠告。
在这篇文章发表前,萨纳科普洛斯今年4月曾应邀登上太平岛实地探访。他之后对美国媒体表示,即便仲裁法庭的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并不代表中国实际上就会遵守裁决。事实上,国际法庭的仲裁没有被遵守的案例很多。美国也没有遵守国际法庭有关尼加拉瓜对其诉讼的裁决。
萨纳科普洛斯认为,国际法庭不应接受菲律宾提起的诉讼,因为无论菲律宾提出的证据如何,国际法庭对于涉及主权的争议并没有管辖权。萨纳科普洛斯说:“这其实是一起有关海洋地貌主权的争议,而不是对海洋地貌属性的争议。这两者的联系过于紧密,菲律宾试图将它们分开,只要求对一部分国际法庭有管辖权的相关问题做出裁定,但现实情况下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
在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遭到专家质疑的同时,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朋友圈”继续扩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近来又有坦桑尼亚、乌干达、厄立特里亚、科摩罗等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副主席等表示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仲裁解决南海争端被疑:棘手案件使法律无能为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hqsy/44270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