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7日发布消息称,我国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大熊猫圈养种群快速优质发展。截至2015年底,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422只,成活率达到88%。
国家林业局介绍,2015年共繁育大熊猫27胎43只,成活40只,成功繁育大熊猫双胞胎16对,成活14对。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发展,为科学研究、宣传
教育、科普展示、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野生种群的复壮扩大丰富了基因资源。
据专家介绍,我国圈养大熊猫繁育采取优化繁育政策,保持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并通过加强圈养大熊猫种群间交流、促进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的互动和交融,不断提高圈养大熊猫种群质量,力争到2020年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500只,基本实现种群自我维持的目标。
《第一
财经日报》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国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已建立大熊猫保护区67处,使近53.8%的栖息地和66.8%的野外大熊猫个体得到严格保护。成功解决了人工圈养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等关键技术。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圈养种群野外
培训和放归研究,先后放归了“淘淘”、“张想”、“雪雪”、“华娇”4只大熊猫,并形成了大熊猫野化培训梯队,逐步开展野化放归。还陆续与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比利时7个国家开展了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的国家达到12个。
国家林业局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快推动实施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工程。结合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实际,尽快编制完成《大熊猫保护工程规划》,通过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大熊猫保护区建设、圈养繁育设施改善等,全面提高大熊猫保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大熊猫保护成效。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大熊猫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推进大熊猫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工作,提高圈养大熊猫繁育质量。建立完善的巡护监测体系,提高保护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生活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摄影/章轲
作者:章轲来源一财网)
《我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422只(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399811.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