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济观察 >

IPCC专家呼吁趋利避害 应对气候变化“且行且重视”

[摘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关专家4月3日在京表示,应当从多角度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加强对适应工作,尤其是贫穷脆弱群体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视。 3月31日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AR5)认为,遭受极端气候灾害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关专家4月3日在京表示,应当从多角度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加强对适应工作,尤其是贫穷脆弱群体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视。

  3月31日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AR5)认为,遭受极端气候灾害的影响,贫困和社会边缘人群是最脆弱的群体。

  该报告称,21世纪的气候变化影响将减缓经济增长和减贫进程。贫困问题将在城市地区和新生的饥荒地区更加突出。

  在4月3日召开的联合国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会议上,IPCC工作组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刘起勇对记者表示,到本世纪中期,气候变化将非常确定的加剧健康问题,对区域疾病传播造成影响,增加疾病的暴发率。

  刘起勇介绍,研究发现,高温热浪、极端降水、内陆和沿海洪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地区的人口、资产、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将构成风向,特别是缺少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以及居住在暴露区的人群面临的风险更高。

  乐施会中国项目部气候变化经理王彬彬对记者说,就在这两周的时间里,中国南部发生强降雨和风雹灾害,导致7个省份不同程度受灾,其中以贵州灾情最为严重。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贵州受灾人口51万人,有4000多间民房损毁,农田受灾面积2.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

  “从正在发生的南部极端气候事件,让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影响是真实存在的。”王彬彬说。

  乐施会的研究预测,全球谷物价格将在2030年翻倍,其中有一半的增长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这将把发展中国家的谷类消费拉回到199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与饥饿抗争的战斗实际上倒退到数十年前。”王彬彬说。

  乐施会和发展研究所(IDS)此前对10个发展中国家中,粮食价格高而且极不稳定的状况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记录,发现尽管人们更加努力地从事生产活动,工作时间也更长,他们的收入却跟不上通货膨胀的步伐,因此被迫要控制在食物和其它消费品上的支出。

  而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近期,在几个发达国家都发生了多起破纪录的天气事件,对农业以及粮食的提供和购买产生了影响。

  美国加利福利亚遭遇了50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对这个州的农业影响巨大。加利福利亚的蔬菜、水果和果仁产量几乎占全美国总产量的一半。

  2014年一开年,澳大利亚也遭遇了破纪录的热浪袭击,对农民影响巨大。英国则出现了248年以来最极端的降水,给大量主要的农业土地带来涝灾。

  王彬彬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的影响,在国际上,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在国内,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我们都没有做好准备,“套一个流行词,在面对气候变化与粮食的关系上,我们在"裸奔"。”

  “新型城镇化,是不是把大家都放在城里就是好事?”IPCC工作组专家、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鹤表示,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也需要反思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IPCC工作组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介绍,淡水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地区粮食和非粮食作物产量发生改变,产生短期和长期重大影响。

  上述报告称,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水稻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到2080年,中国北部平原玉米产量与1961-1990年相比将减少25%;降雨量减少会最终加剧中国北部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引发的洪水则将危及中国人口和基础设施密集地区。

  “强降雨的增加与气温升高将加剧疟疾爆发的可能性,增加登革热和血吸虫病在中国北部的传播范围。”刘起勇说。

  上述专家对记者表示,科学家的研究和结果已经把问题清楚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实施行动、解决问题了。需要增加在气候变化适应领域的投资,特别是那些最少造成气候变化,却最多受发达国家造成的气候问题影响的最贫穷的国家。

  “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气候变化容易、应对工作不易,让我们且行且重视。”王彬彬说。

  作者:章轲来源一财网)

《IPCC专家呼吁趋利避害 应对气候变化“且行且重视”》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423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采集侠]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