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3 08:35 我要投稿
母亲节这天,有媒体推出“母亲节·给妈妈的话”全媒体街访,现场采访普通市民,请他们给自己的母亲打一个电话,说一句“我爱你”。不少网友的朋友圈几乎被母亲节的状态刷屏,除了晒照片示爱之外,也有网友调侃:“在这里跟妈妈说爱你,你确定你妈知道吗?”还有网友摇身一变成预言师:“我掐指一算,今天的朋友圈将出现一大拨孝子。”(《重庆晨报》5月10日)
在朋友圈里表达对母亲的爱,很多上了年纪的母亲确实真的未必知道,因为不少中老年女性压根儿就没开通微信。但网友在微信上表达爱,并非一定就是作秀,正如一名网友所说的,不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孝顺,而是自己真的不好意思当着妈妈的面说,“在微信上表达了,感觉心里舒服些。”这名网友还对一些朋友的做法无法理解:自己身边有些朋友,朋友圈明明屏蔽了母亲,还非要在朋友圈发一些表白。这有什么“无法理解”的?你自己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最近这几年,每逢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到来时,总有一些社会学专家及媒体呼吁,鼓励公众把对父母的爱勇敢地喊出来。这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爱一般不会挂在嘴边,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同样羞于当面表达,这是典型的“爱你在心口难开”。不像在西方社会,一句“I LOVE YOU”随时都可以喊出来,显得自然而然,毫无违和感。
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文化传统,所以当有子女在母亲节到来时鼓起勇气对母亲说“我爱你”之际,作为母亲反而可能有些不习惯和不适应。重庆的大三学生段佳欣就碰到了这种情形,她妈妈的回答出乎所有人预料:“我以为你没得钱了,正准备要给你打钱。”这种“鸡同鸭讲”的尴尬让人感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至于一些大学生看了段佳欣那段视频后感到惭愧并眼睛湿润,有的甚至泪流满面,那倒不是说明了母亲节公开表达的必要,而是说明平时子女与父母之间交流上的欠缺—除了要生活费,平时基本上不打电话。
这正是需要我们关注之处。子女对父母的爱绝不在于母亲节、父亲节到来时当面(或打电话)说一句“我爱你”,也不是在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唱什么《生日歌》,而应该在平时经常送上问候,有条件的话常和父母见面当然最好。一位母亲在看完段佳欣那段视频后表示,不用说“我爱你”,只希望孩子平时多陪自己说说话。这说出了全天下母亲的心声。
事实上,很多父母对母亲节和父亲节这些舶来的节日并无概念,子女们不但没必要只挑这些洋节对父母说“我爱你”,甚至也没必要在朋友圈里一味刷屏。既然是为了“在微信上表达了,感觉心里舒服些”,那就在平常用父母期待的方式来表达吧,无非是多打个电话,多花些时间听听父母的唠叨,大不了多回几声“嗯”而已。
《媒体:别只在母亲节当“朋友圈孝子”》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17734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