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4 08:36 我要投稿
路怒症,无疑是近期一个热门词汇。继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之后,一名奔驰男司机插队被骂后撞死老人,事件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后果也越发严重。总有那么一些司机,他们路怒症发作时,就会做出害人害己的蠢事。还是那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何等从容,比别人慢几秒又怎样,难道你就亏大了吗?狭路相逢,有修养者胜,他有可能输了时间,却能赢来人心。
在国外,司机们开车修养已经成为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礼仪。欧美国家在路口看到有些老人过马路比较害怕,会主动下车扶他们过。后面的车辆也习以为常,不会笑话他们,更不会按喇叭催促。即使是近邻日本,司机们在变道超车后,也会开双闪表达敬意。事实上,南都记者在国内也看到过开车谦让的车主,但实在屈指可数。日常用车过程中,如果别人让了自己,最好也不要太含蓄,建议摆一下手向对方示意一下,表达你的谢意,别看这只是很简单的一个细节,将有助于增强社会的正能量。以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情景,均与开车修养息息相关。
后面响起救护车鸣笛声,本能打转向灯
车主向先生在驾车上班途中,经过解放桥,听到后面响起了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于是,他本能地打转向灯,将车切换到旁边的车道,准备让救护车过。
专家提示:像向先生这种主动让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先行的行为,也是交通法规所倡导的一部分。但是,有车主反映,在自己主动让行之后,后面的车辆马上紧跟上来,完全没有让特种车先行的意思。如果很不幸,救护车就差那几秒钟,错过了挽救一条生命的时间,那些不让救护车先行的司机,几乎可以等同杀人凶手。
旁车争上应急车道,绝不盲从
张小姐五一期间在高速公路遭遇塞车,眼看后面的车辆不断通过旁边的应急车道超车,但她依然不为所动,耐心地保持在自己的车道跟随前车慢慢行驶。
专家提示:像张小姐这种不随大流的司机,本身就显示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开车修养。相比之下,部分司机却借口满满:反正别人都占应急车道,又不仅仅是我一个,不跟上去就吃亏了。甚至有些司机还专门跟在特种车后面,变相地让对方替自己开路。
双车道变单车道,挥手让对方先行
上百万超豪华品牌车主叶先生,平时驾车外出时,碰到一些双车道变换单车道的情况时,总是挥手让对方先行。如果旁边车道有车辆想变道,他也不会加速前行,与对方抢道。
专家提示:现实中,豪华品牌车主与非豪华品牌车主发生的事故屡见不鲜,尤其是当坐进豪华品牌车辆驾驶舱后,有些司机就仿佛自己高人一等了。在变道、切线问题上,他们觉得非豪华品牌就应该让着自己,一旦对方丝毫不让,甚至有别车行为时,他们就怒从心上起,随之实施一系列斗气行为,想教训一下对方。
旁边车道有车想并线,主动礼让
阿伟日前在经过东晓路内环时,前面两条车道变换成一条车道,他看到旁边车道有一辆车想并线驶过来,于是,他主动让对方先行,然后自己跟在对方后面。
专家提示:在内环上,两条车道变换成一条车道的路段比比皆是。这种路段,也考验了一名司机的修养。往往有些司机总是要跟旁边车道的车辆抢道,擦碰、追尾事故由此而起。不过,你也要注意,当让了一辆车之后,就尽量紧跟对方。否则,旁边的车辆就会仿效前车,源源不断地变道过来。
耐心等老人完全走过马路,再行驶
余先生驾车接近芳村增南路一个路口,前面虽然已经亮起了绿灯,但有两位老人脚步蹒跚地仍然走在马路中间,显然,他们的行动不便。见状,余先生将车停了下来,完全不理会后车鸣笛催促自己,耐心地等老人完全走过马路,自己再行驶。
专家提示:余先生与跟在他后面的车辆,两者间的开车修养高下立见。由于部分路口的交通灯时间设置的确存在问题,留给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太短,这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很难在极短时间内到达马路对面。而车主们是机械地按照绿灯通行原则,还是给予老人们多点人性关怀,足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就像老雷说的那样,有直接关系的老人,可能会比较尊重,但对于毫不相识的老人,尤其是马路上慢吞吞过马路的“老东西”,有些司机就觉得对方很碍眼了。
窄街相逢,主动让车不顶牛
在一条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行的内街,马先生准备开车出去,但刚好有一辆车驶了进来,结果两车顶在那里了。虽然对方有几分逆行之嫌,但马先生看到自己车后方刚好有一块空地,于是他就主动将车倒去那块空地,让对方先过去。
专家提示:在狭窄的内街或者车多的时候,类似这种“顶牛”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处于直行的一方,会认为自己明明有理,凭什么要让对方,你不让我,就这么耗着,等交警来了,他也会判定我是对的。然而,一场交通堵塞就此发生。即使自己有理,有时也不宜过于执着谁对谁错。让人三分,难道就会要了你的命吗?
[应急技巧]
毕竟,开车修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具备。但有些车主主观上没有开斗气车的想法,却因为缺乏一些应急技巧,客观上带来了激怒别人的结果。因此,当我们碰到日常容易产生摩擦的用车细节时,至少应该具备一些“善意”的行车常识。
降低车速,让对方变道
情景1:陈先生在行车过程中,极少进行多次变道穿插。尤其与前方车辆距离较远时,当他看到旁边车道的车辆想向自己车道并过来,也会降低车速,让对方变道,从来不会采取马上加速,将对方挤回原来车道的做法。
专家提示:类似这种情况,相信绝大多数车主经常会碰到。但是,除了新手,多数车主都不会像陈先生那样,让对方变道,而是本能地狠踩一下油门,加速前进,让想变道的车辆知难而退。碰到一个路怒症随时发作的司机,后面就会上演一场开斗气车的闹剧。
尽量不并排行驶
情景2:马先生在日常的“善意”行车技巧中,通常会注意“尽量不并排”这一细节,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尤其是如果对方刚刚变道不成功,自己也有变道企图,但对方又毫不相让。他会主动让对方超过自己,自己离对方远一点,或者干脆让对方超越自己。
专家提示:如果旁边车道的车辆和自己任意一方曾经变道不成,自己又一直和该车并排行驶,车速也差不多。时间久了,就会让对方产生误会:你是想跟我对着干,一直在寻找机会?像最近奔驰司机撞死老人一案例中,奔驰司机追上对方并排走了很远,就类似这种做法。因此,主动远离对方,会打消对方产生路怒症的苗头。
主动挥手示意对方先行
情景3:方小姐平时开车谦让有加,但有一次却与对方形成“互不相让”的局面,几乎产生事故。原来,她在路口碰到一辆横向通过的车辆,方小姐停下来让对方先行,但对方也停下来,等待方小姐通过。方小姐看对方没有动静,于是自己前行一下,谁知道对方也有相同想法,也动了一下,随后,双方又都停了下来。几秒钟后,双方居然又一起启动。这次双方距离更近,几乎撞在一起。对方摇下车窗骂了一句:你有没有搞错?
专家提示:这种双方因为谦让,却带来尴尬结果的例子,时有发生。其实,明明大家都有一颗礼让的心,但因为缺少准确明了的沟通,才会导致产生误会。碰到这种情况,建议主动挥手或者以其它肢体语言,让对方知道你是在让他(她)先行。
岔道车辆让主干道车辆先行
情景4:邓先生从东濠涌行驶到接近东风路、小北路出口时左侧车道有很多从越秀南方向岔路上来的车辆,正排队准备切线,并过来自己的车道。当时,他左侧就有一辆车伺机要挤过来。邓先生并没有本能地向右侧避让一下,相反,还向着左前方轻微打一下方向,车头对着自己车道正前方,结果对方停下来。
专家提示:在两车道汇合成一条车道的时候,如果左侧有车要挤过来,新手们通常会本能地向右侧避让,但过分避让,也没必要。由于你已经不是正常处于自己的车道上,只要被一辆车成功挤过来,后面就会源源不断地有车辆采取同样的做法。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在责任界定上,也会消弥对你有利的因素。一般来说,岔道上的车辆应该让主干道车辆先行,但如果行驶到汇成一条车道的位置时,对方车头已经靠前,你最好就让一下对方。 采写:南都记者 梁罗喆
[提醒]
发生小摩擦,“快撤快赔”最省事
发生“人未伤、车能动”的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是最快速的处理办法。车主应该立即停车,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事故当事人报警或报保险公司,记录事故对方联系电话、车牌号码、驾驶证、行驶证及车辆保险信息。并按照保险公司、交警的指引,各当事人及时到附近的“快撤快赔”服务点处理。
这个时候,“快撤快赔”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受损车辆查勘。根据各方当事人提供的现场照片和事故原因分析及其协商,出具事故责任认定协议书和车辆损失清单。各方当事人凭责任认定协议书和车辆损失清单,联系责任方保险公司,进行保险理赔。(林辉莹)
[链接]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发生马路摩擦?
第一,塞车时,车主的心情比较烦躁,这个时候一旦有车辆不守交通规则、或者是加塞,车主容易产生以牙还牙的想法,如果彼此互不相让,车辆也容易来个对对碰。
第二,恶劣天气,比如打雷下雨时,路况比较复杂,车主在提速、急刹时,对路况的判断难免失误,而这可能被其他车辆当做调戏,激发两车之间的矛盾。
第三,心情紧张情况下,车主可能分神思考其他事情、无法专心开车,因此会做出突然变道、急刹等行为,这些行为影响了他人的行车安全,也会招来不满(林辉莹)
《媒体呼吁告别中国式开车:狭路相逢 有修养者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18315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