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7 10:07 我要投稿
近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对话达· 芬奇”特展,却被网友挑出10处英文翻译错误。
19日,该博物馆副馆长邹欣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出现错误是因为没有对英文翻译进行校对,17日博物馆闭馆后,已作出修改。并且,博物馆已向挑错网友发出邀请,将授予其荣誉会员称号。
达· 芬奇47岁经历的中文介绍为“47岁。离开米兰。”展板上对应的英文翻译是“47 years old He leaved from Milan”。
但在英文中,leaved意为“有叶子的”,而表达“过去离开”的英文单词应为left;而且“47 years old He leaved from Milan”中间应有标点,将47岁和离开米兰区分开。
关于达· 芬奇46岁的经历,展览介绍说:“46岁。完成《最后的晚餐》”,其对应的英文翻译是“46 years old. The Last super was finished”。
而super一词在英文中的意思是“超级的”,“晚餐”的英文词汇实为supper,该翻译中少了一个字母“p”。
达· 芬奇51岁的中文介绍为“(达· 芬奇)接受佛罗伦萨政府委托创作《安奇亚里战役》。”英文翻译为“Hereceivedthe commit of Battle of Anghiari”。
其中的Hereceivedthe应该是三个单词,即He received the。
除了以上这些,网友共提出时态、拼写、标点、搭配等10个问题,并“希望博物馆能够改正错误”。
网友称这句话错误太多,自己翻译了一遍:“But the attempt failed as he tried to usenew skill that has not been used before.The Mona Lisa was completed.”
17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发布一篇文章《开馆一周,致谢每一位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观众》,文中表示已随即对照检查、抓紧整改,将于17日闭馆后完成该部分文字的替换。
18日下午,记者来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此前网友提出的多处英文翻译错误已被修改。如《最后的晚餐》翻译中,“super”被改回了晚餐的正确单词“supper”。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邹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博物馆方面16日晚就看到了网友的意见。17日博物馆闭馆后,3名工作人员连同展览的负责人一共4人,用指甲将错误的英文翻译抠下来,再用工具将修改好的文字粘上去,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3个半小时。
邹欣解释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翻译错误,是因为博物馆漏掉了校对环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9月10日开馆,由于一些原因,“对话达· 芬奇”特展的展品到9月4日才抵达北京,在展出上有些仓促,博物馆的翻译人员翻译后没有进行校对就开展,导致出现了诸多翻译错误。
邹欣称,博物馆在发现错误后,对整个展馆的英文翻译都做了重新校对的工作,并对每个展品的翻译做了考证。
在网友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是针对意大利著名画家、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的翻译,此前馆内的英文介绍中将《大卫》翻译为Davide,但网友认为《大卫》的英文应该是David。目前博物馆副馆长杜鹏飞已向挑错网友发出邀请,希望他再次前来参观,并将赠予其荣誉会员称号,而该网友也已表示将会再来参观。
据了解,博物馆已邀请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等专业机构协助,进行英文翻译工作。
《清华艺术博物馆被指10处翻译错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56167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