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2 10:36 我要投稿
事情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也可怕得多。
“弑母少女”陈欣然身后的“网戒学校”,终于浮出水面。今年2月份,陈欣然被“设套”抓进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她在日志中记录了暴力抓捕、学校教官动辄体罚打骂学生、对着便池吃饭等经历。澎湃新闻的报道揭示了这所学校的残酷,蛮横的教官,以及履历复杂的所谓“心理专家”。
在杨永信“网戒中心”时隔多年重新成为热点之后,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的曝光引出一个问题,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网戒”场所?
虽然没有“电击疗法”或者所谓的“低频脉冲疗法”,但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的模式和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如出一辙。无论全封闭、军事化的风格,还是以暴力为实质的“教育”过程,都如出一辙。
网戒学校不光针对网瘾,它们对准的是“问题少年”。网瘾、厌学、叛逆、同性恋、精神病,都被归为一类。在那里,青少年没有被当成人来对待,而是被当成不合格的花草、不听话的宠物。矫治方法则简单、粗暴,以不变应万变。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改造或修剪。
网戒学校的大行其道,说明法治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力还很弱。家长、学校、教官,所有人都意识不到孩子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需要尊重。大胆的办学者与无知的家长合谋,肆意侵犯青少年的人身权益。最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学校都是公开办学,即使媒体曝光之后,监管部门对网友感到愤怒的现象似乎也无动于衷。
“问题少年”即使真需要矫治,也只能用合法、科学的方法。而青少年被强行关进网戒学校,只需要家长一句话。这说明,这些孩子事实上还是家长的附属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罪嫌疑人都不能例外,何况只是家长看不顺眼的孩子。不能让媒体和网络成为保护孩子的唯一防线。
《救救“问题少年”》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57008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