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31 08:35 我要投稿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硕)国庆节前期,大气扩散条件略差,污染物逐渐累积,其中10月2日-4日,京津冀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可能出现持续中至重度污染过程。为何每年“十一”前后,京津冀区域都会出现较重污染过程?
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2015年国庆长假后期京津冀区域都曾出现较重污染过程,2014年的重污染过程则出现在国庆节后上班首日。
今年国庆长假前的9月24日-25日,京津冀区域也发生了一次较重污染过程,其中北京在25日PM2.5日均浓度超过了150微克/立方米,达到了重度污染。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每年9月底到10月初,是夏秋转换的季节,容易形成不利的气象条件。在这期间,北部弱冷空气不断南下,而与此同时,南部的湿热空气也还在由南向北推进,两股空气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汇合,形成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都极为不利。
此外,高湿条件也会促使大气颗粒物吸湿增长,直接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所以,基本上每年这个时候,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都会发生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的污染过程。
“十一”前后的污染和采暖季的重污染有何不同?柴发合表示,和采暖期的情况不同,“十一”前后采暖还没开始,主要污染源还是火电、工业燃煤、钢铁、水泥、玻璃、石化等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发生污染过程主要是受天气条件影响,污染物扩散不出去,累积明显。但是,随着秋收结束,这一时期京津冀区域新增了一项空气污染源,就是“秸秆焚烧”。
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分析评估,秸秆焚烧会对京津冀区域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2014年、2015年国庆期间,秸秆焚烧对局地PM2.5浓度的贡献最高分别为51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根据此前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国庆期间(1日-7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秸秆焚烧火点主要分布在河南的中东部及北部,山东的北部及西部。
《为何“十一”前后京津冀区域易出现重污染?》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58041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