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1 20:44 我要投稿
因质疑被错扣千兆上网流量,北京一律师将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告上法庭,要求两被告解释手机数据流量消耗路径、消除号码欠费并双倍返还相应数据流量等。10月1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原告处获悉,法院一审认定移动公司短信提醒功能存在瑕疵,应免除涉案手机的流量欠款。
流量瞬间跑走两千多兆,律师状告中国移动
原告张新年系北京律师,2015年7月22日凌晨,他在浏览微信朋友圈时点击播放了一条不足10秒的短视频链接。两分钟后,原告接连收到来自中国移动公司10086客服发来的6条提示短信。
张新年介绍,上述客服短信陆续显示:22日00时03分本月已使用移动数据2024MB;22日00时04分本月已使用移动数据2206.99MB;22日00时03分本月已使用完套餐国内流量;22日00时12分本月已使用移动数据2574.60MB等。
“短信提示内容间存在多处矛盾。”张新年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当时并未继续使用手机观看其他视频,以为是客服系统出了故障。随后,张新年通过客服电话确认了流量超额事实。
“在流量被扣的前一天,我曾拨打客服查询过套餐信息,显示套餐内还剩余流量611.09MB。”张新年说。
令张新年意外的是,7月22日上午,他发现自己的手机被停机,两个月后,号码被注销。
经与移动公司和电信管理部门沟通未果后,2016年1月,张新年将中国移动通信北京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诉至北京东城区法院。
法院认定中国移动短信功能存在瑕疵,免除流量欠款
2016年10月12日,原告张新年收到了法院一审判决。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诉讼期间,被告曾向法院提出,自愿同意免除原告涉案号码2015年7月数据流量欠款。
一审期间,张新年要求被告说明7月21日21时53分到22日0时17分时段内,涉案号码的数据流量消耗途径,计算方式以及内容详单。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为此向法院提交了一份上网详单并表示,7月22日凌晨,原告重复下载某段较大视频,自2015年7月21日21时57分始,涉案号码上网总流量达2611MB,通信费500元。
经法院审理认为,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向原告发送多条流量提醒短信,存在倒叙、流量总额不一致,流量总量倒叙等情形,“短信提醒功能存在瑕疵。”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免除原告2015年7月的数据流量欠款491.24元,同时驳回了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律师质疑计费系统不合法,法院未予支持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目前,关于电信流量计费系统暂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算器具目录》,流量计费系统尚未制定相应的国家计算检定系统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曾复函法院表示:“关于电信企业套餐误差和系统备份,建议由涉事电信企业提供相关的依据和标准。”
“我们反复要求对方提供依法自行检定或强制检定报告,就是为了超越个案,质疑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是不合法的。”张新年称,依据《计量法》第九条规定,移动公司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不过,原告的这项诉求并未得到一审法院的支持。法院认为,原告虽称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流量计费有误,但未举证证明,不予采信,“流量计费系统不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畴,原告提出的由移动公司提供自行检定或强制检定以证明计费系统无误的意见不予采信。”
“买菜用的秤都要经过强制鉴定,而移动公司计费的这杆秤既没有自行鉴定,也没有送其他机构鉴定。”张新年认为,移动计费未列入强制检定目录,有关行政机关涉嫌不作为。
基于此,张新年对一审判决不服,表示将继续提起上诉。
《律师状告中移动错扣千兆流量 法院判定免流量欠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61429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