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时政热点 >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摘要]中部崛起呼唤着城市群的发展。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原腹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从梦想走进现实: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要打造全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城市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的。打破行...

中部崛起呼唤着城市群的发展。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原腹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从梦想走进现实: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要打造全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城市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的。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换,跳出行政区经济,创新区域发展新体制……新常态下,中原城市群突破省级区划方位,囊括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5省的30个城市,致力于打造资源配置效率高、经济活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成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源之一。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崛起·《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解读特刊”,从战略定位、城镇体系、区域创新、产业协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开放水平、核心驱动九个方面深入解读,承载中原智慧、汇聚先进经验、解决发展问题。

全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快速发展的郑州郑东新区 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河南日报金水河客户端记者 栾姗

城市群是由不同等级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联合体。

早在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哥特曼在《大城市群》一书中,就率先使用了城市群这一概念。

城市群正以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环顾世界,美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大纽约区、大洛杉矶区和五大湖区三大城市群地区,日本的东京、阪神、名古屋三大城市群集中了日本65%的人口和70%的国内生产总值。

站位国内,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大核心增长极,以占全国5.09%的土地面积、全国23.6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39.87%的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了全国73%的利用外资和出口总值。

与此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2016年12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要打造全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这是继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等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5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发展规划。

郑州市与周边城市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出更强烈的共同发展意愿。尤其是《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无论是集聚高端产业,还是完善综合服务,都明白无误地指向一个核心:郑州与周边城市必须携手共进。

跳出一隅看全局,中原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将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说:“下一步,在中部和西部可能会出现若干个相当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规模,人口达到上亿级的城市群,这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巨大推动。”

大变革中,城市群正在重塑中国社会经济。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核心摘要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区域范围

五省三十个城市

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是核心发展区。

联动辐射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等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

发展基础

极具发展潜力

【综合实力较强】中原城市群产业体系完备,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有色金属、食品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物流、旅游等产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数量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人口素质持续提升。合芜蚌、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引领开放、带动全局的效应日益凸显。

【交通区位优越】中原城市群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交通条件便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郑州等机场可实现与国内外主要枢纽机场的快速联通,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城镇体系完整】中原城市群拥有特大城市郑州和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城镇空间聚合形态较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0%,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

【自然禀赋优良】中原城市群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和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自然景观荟萃,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兼有南北之长,人居环境优良。平原丘陵山地兼具、以平原为主,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

文化底蕴深厚】中原城市群人缘相亲、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众多,地上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前列。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中信重工首批25台防爆消防灭火侦查机器人顺利下线

战略定位

国家级城市群

【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大都市区引领和中心城市带动,建设高端发展平台,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打造体制机制较为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发展区域,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区域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智能化战略取向,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居国内行业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

【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区域创新平台,健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综合集成,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努力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完善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群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开放经济走廊,全面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互动;强化郑州航空港和其他重要交通枢纽的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打造对内对外开放平台,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

【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现代城镇发展相融合,打造历史文脉和时尚创意、地域风貌和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美丽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群。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中国开封第34届菊花文化节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参观

发展路径

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核心带动,推进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把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完善综合服务,推动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轴带导向,推进交通网络现代化发展】以京广、陇海、济郑渝、太郑合等多种交通方式融合的主通道为支撑,构建米字形综合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以郑州为中心,0.5小时、1小时和1.5小时交通圈,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完善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优化枢纽布局,推动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形成跨区域多路径高品质的现代交通网络。

【生态宜居,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发展】把建设优良生态环境作为城市群发展的基本保障,扩大生态空间,减少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优美和谐、林水相依的城市景观系统,增强生态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打造山清水秀、绿色宜居的美丽中原。

【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把提升产业竞争力作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基点,瞄准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构建创新驱动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融入全球价值链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服务经济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新动能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共建共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把深化城际分工合作作为推动城市群发展的重大任务,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关系,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主要目标

参与全球经济能力跃升

【近期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基本建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完成国家指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保持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国家级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远期目标】到2025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

空间布局

一核四轴四区

【郑州大都市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物流和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全面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主要发展轴带】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陇海发展主轴、沿京广发展主轴、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等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城镇协同发展区】突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加快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共享,培育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其他四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

●获批时间:2015年4月

●规划名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核心内容: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获批时间:2016年3月

●规划名称:《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核心内容:以哈尔滨、长春两个省会城市为核心,辐射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吉林、大庆、齐齐哈尔等多个城市,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

●获批时间:2016年4月

●规划名称:《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核心内容: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

●获批时间:2016年6月

●规划名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核心内容: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2016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在郑开大道和郑东新区开跑

专家谈

大城市群的成因归结为凭借优越的自然和交通区位条件吸引大量移民,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集聚、消费市场和商业金融功能。”

哥特曼法国地理学家

区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带动的,农村发展也主要依靠城市带动和辐射。随着中西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数量的增加,中原城市群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所长、研究员

从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看,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面临的主要任务应当包括:一是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进入全国经济总量万亿城市行列,综合竞争力迈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二是都市区形态更加完善,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四是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

新安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网友侃

一盏清茶:城市群也是个经济圈,维系多方的纽带是什么?环顾全球,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纽带都是要素集聚,通过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调配,谋求更高的效益。

香菜烩面胚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大核心增长极。咱“中原”要和“长江中游”携手,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

大河之南:“要想富,先修路。”山区农民的这个经验之谈,同样适用于城市群发展。河南正在修建贯穿中原城市群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对接群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解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zrd/53415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