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时政热点 >

河南省农科院绘出世界首张芝麻分子遗传图谱

[摘要]张海洋(中)在实验室,和同事一起进行技术攻关。 □记者侯梦菲 核心提示丨农业,一直是河南的传统优势。相较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芝麻似乎微不足道。但不为人知的是,省农科院的张海洋科研团队几十年致力于芝麻遗传育种研究,使我国芝麻研究水平达到了国...

河南省农科院绘出世界首张芝麻分子遗传图谱

张海洋(中)在实验室,和同事一起进行技术攻关。

□记者侯梦菲

核心提示丨农业,一直是河南的传统优势。相较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芝麻似乎微不足道。但不为人知的是,省农科院的张海洋科研团队几十年致力于芝麻遗传育种研究,使我国芝麻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目前河南芝麻新品种新技术已经悄然走向全球,沿着“一带一路”种到了苏丹。昨天,“芝麻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跨界

从棉花跨界到芝麻完成世界首张芝麻分子遗传图谱

1988年,张海洋考进了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1993年毕业后,他受聘到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开始从事芝麻研究。

“当时,我国芝麻生产的技术问题比较突出,院领导和老一辈芝麻专家对新来的博士人才寄予厚望。加上我自己对芝麻育种工作也很感兴趣,随后就转向了芝麻研究。”张海洋说。农业科研工作周期长,见效慢。张海洋说为了选育出优良的新品种,一般需要7-8代(年)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每年要种上三季芝麻。河南种一季,海南加代种两季。

为推动芝麻学科发展,在开展育种工作的同时,张海洋注重开展芝麻基础理论研究。2009年,张海洋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上首张芝麻分子遗传图谱。2014年,主持完成了芝麻基因组计划,绘制出世界首张芝麻栽培种基因组精细图,发掘出芝麻产量、品质、抗病、耐渍等相关的基因位点。

为解决我国芝麻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张海洋曾多次带队远赴芝麻起源地的非洲开展考察工作。张海洋团队先后收集了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1473份,构建了世界芝麻核心种质群,为推动我国和世界芝麻遗传育种整体研究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

中国芝麻和数字1/3的“缘分”

目前,我国芝麻种植面积排在全球第四,但是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利用创制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张海洋团队将多个优异基因聚合,培育出生产上急需的突破性芝麻品种6个,并创造出了亩产268.8公斤的世界最高单产纪录。

张海洋说,研究芝麻和一个数字特别有缘:1/3。河南芝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3。张海洋带领的科研团队约占全国芝麻科研人员的1/3。他们团队培育的新品种,近五年在10个芝麻主产省累计种植1257万亩,在全国占1/3。

另外,他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苏丹、印度等国都是芝麻的主产国,芝麻出口的价格较中国低。但日本人在加工芝麻产品时,总要在非洲或印度芝麻原料里添加1/3的中国芝麻,“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芝麻品质最优,含油量高、皮薄、口感好。”

据了解,近五年张海洋带领全国芝麻产业技术研发团队,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使我国芝麻平均单产提高了22.7%,增收芝麻41.3万吨,创社会经济效益49.6亿元。

目前,张海洋团队在苏丹建立了国际芝麻科研和生产基地,并在苏丹、俄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了芝麻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张海洋说,“十三五”期间,计划使我国芝麻亩产提高10%-15%。


《河南省农科院绘出世界首张芝麻分子遗传图谱》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zrd/53662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