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02 08:0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江浩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该如何建设?国家层面终于指明了方向。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产业基础、改革创新、区位优势、对外开放、人文特色等五个方面,十八项具体任务,做出安排。
郑州市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主体
意见指出,在全国布局建设若干国家中心城市,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但经济发展体量、科技创新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仍需加快提升,迫切需要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实现更大作为。为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
意见认为,郑州市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改革创新,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给予支持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改革试点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三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但郑州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郑州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二是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郑州坐依中原经济区广阔腹地,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拥有郑东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整合资源和政策,将人力资源、市场空间、功能平台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
三是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是我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内陆进出口大市,具有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先天优势,但开放水平不高、窗口作用不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联动,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把握引领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全面创新促转型,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改革创新,提升功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国内外聚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升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综合枢纽功能,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形成更多以制度创新为引领、高端功能为支撑的发展新优势。
开放引领、区域联动。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内陆开放门户地位,深化与中原、沿海地区的联动,形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区域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中原和中部地区开发开放。
生态优先、文化传承。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华夏历史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增强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
五方面十八项建设任务
夯实产业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一)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
(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和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务业外向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郑州期货交易所等平台发展,搭建辐射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经济层次和水平。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经济。建设好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三)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建设龙子湖大数据谷,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在下一代信息网络、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四)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高效市场、有限政府为目标,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和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全面实施政府办事 “单一窗口”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改革优化创新政策制度。清楚妨碍创新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深化保障和激励创新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建设在线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六)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支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集聚国内外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七)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开(封)创新创业走廊等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建设国家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内外技术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
(八)着力增强航空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连接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加强国际国内航线对接,强化郑州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便捷高效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九)巩固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建设郑州南站和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枢纽货物转运集疏系统。拓展铁路枢纽对外通道网络,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大通道,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的作用和地位。完善提升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扩大中欧班列(郑州)服务范围。
(十)建设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结合郑州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国际陆港)一体协同,建设以航空、铁路为骨干的国际物流通道,完善以快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国内集疏网络。创新多式联运方式,支持开展国家空铁联运试点,建设物流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
○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十一)提升“一带一路”节点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口岸互联互通,建设东联西进的陆海通道。聚焦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优势领域,深化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东中欧等重点区域的合作,建设双向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和海外物流基地,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与连云港、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合作,提升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十二)构筑双向开放大平台。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航空服务对外开放,创新国际医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功能,布局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十三)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拓展郑州国际航空口岸和国际铁路口岸功能,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机制,促进口岸与枢纽、物流、贸易、金融联动发展。提高功能性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运行效益,加快发展中转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业态。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十四)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强化郑州核心功能,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发挥中部崛起战略支撑作用,加强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互动合作。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引领中原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的联动互动。
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十五)引领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共建高效衔接基础设施,共守生态安全,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强化重大交通廊道支撑作用,推动城市功能整合和产业布局优化,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十六)营造美丽宜居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和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外围森林防护圈。突出西部山地、黄河沿岸等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加强黄河湿地保护修复。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彰显绿城特色的生态网络。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资源集约复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十七)彰显中原文化魅力。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和儒释道文化,提升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功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嵩山论坛影响力,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强化城市文化设计,塑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十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规模和结构,统筹全域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涵养。推进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升城镇现代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加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重磅!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层面指明方向了》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zrd/54738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