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8 08:59 我要投稿
中新社记者 韩仪 吴旭
韩国国会于当地时间9日下午以悬殊结果通过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接下来韩国宪法法院审理期间,朴槿惠将被暂停一切职权,由国务总理代行。
此间分析认为,虽然国会通过朴槿惠弹劾案,但“亲信干政”事件引发的政治乱局并未尘埃落定。韩国时局仍存诸多“变数”,甚至将面临新一轮政治风暴。
法院能否通过弹劾存疑弹劾案获国会通过后,韩国宪法法院将从宪法层面审理弹劾案是否成立。宪法法院审理结果成为弹劾案能否最终生效的关键一环。
在野党向国会提交的弹劾案称,朴槿惠存在违宪和违法行为,包括纵容“亲信”崔顺实干预国政事务、在应对“岁月”号沉船事件中未能有效保护民众生命、未尽到宪法规定的总统义务,在崔顺实胁迫大企业向其控制财团捐款一案中涉嫌受贿等。不过从目前的调查进展来看,各方并没有明确证据指证朴槿惠存在法律责任。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朴槿惠究竟在各种指控中是否存在责任、存在多大责任目前还没有定论。“如今的各种指控都是来自在野党和民众方面的怀疑,若要真正在法律层面予以定罪,还是存有难度的。”
在此前韩国国政调查特别委员会进行的两场听证会中,包括三星电子副会长、前青瓦台秘书室长等在内的被调查人员均用“不知道”、“记不起”等词语回答诸多关键问题,三星电子副会长同时否认朴槿惠要求捐款。而关于朴槿惠在“岁月”号沉船事件上存在失职行为及涉嫌受贿等指控,青瓦台方面早已公开予以否认。此外,韩国检方也至今未能对朴槿惠进行“面对面”调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宪法法院将就弹劾草案中的相关指控进行核实、确认、再调查,各方必将就此展开新一轮博弈。
弹劾案后朝野争斗加剧根据韩国法律规定,宪法法院对弹劾案的审理期间最长达6个月。在此期间,朴槿惠将暂停一切职务配合调查。有分析认为,这一权力“空档期”将加剧韩国混乱局面,成为朝野政治斗争的重要时间点。
首先在代行总统职务的问题上双方将针锋相对。按照惯例,朴槿惠停职期间应由现任总理黄教安代行总统职权,但黄教安作为朴槿惠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在野党对此不会接受。若由国会重新推荐中立的总理人选,在野党将主导推荐工作,执政党为自身利益也将据理力争。
“对于在野党来说,弹劾朴槿惠并不仅是为换个人行使总统职权,而是以此为机会卷土重来能够通过选举上台。因此黄教安必然无法受到在野党的欢迎。”阮宗泽指出,无论谁代行总统职务都存在局限性,与总统本身行使职权不尽相同,“空档期”会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
其次,朴槿惠及其政党在此期间极可能全力寻找机会翻盘,为新国家党在明年大选中争取一线生机。2004年,针对前总统卢武铉的弹劾案就曾被宪法法院驳回,卢武铉最后得以复职。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分析称,朴槿惠身边仍存有大量保守势力支持者,他们具有极其老练的政治经验和手段,必将不甘于交出权力,会通过各种方式在宪法法院审理期间转移民众注意力。
此外,在野党阵营为增加明年大选胜算,将连同社会各界合力继续敦促朴槿惠立即下台,预计执政党和在野党亦会就此进行一番较量。
提前大选或成解局出路分析认为,无论此次宪法法院是否通过弹劾案,朴槿惠政权在各方压力下都无法顺利完成最后一年任期,提前大选恐将成为解决韩国目前政治困局的主要出路。
“宪法法院如果通过弹劾案,韩国将于60天内举行大选。反之如未通过弹劾案,依照执政党目前的表态来看,提前大选也无可避免。”王俊生分析指出,朴槿惠“有序卸任”应该是新国家党解决此次危机的理想方案。
“朴槿惠政权目前已没有‘元气’。”阮宗泽表示,朴槿惠支持率已降至个位数,从执政党层面来说不希望这一僵局久拖不决,从而影响执政党在明年大选中的优势,而执政党中的“非朴派”更是不希望当前局面影响其政治前途。“这也正是弹劾案最终以悬殊票数在国会获得通过的原因。”当日下午的投票,韩国会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2票弃权、7票无效的结果通过了弹劾案。
对于提前大选,朴槿惠本人的态度不置可否。她在第三次对国民谈话中称,将根据朝野安排和法律程序卸任。对于执政党提出的“4月卸任,6月举行大选”的要求则表示可以接受。
“虽然弹劾案目前进展顺利,但三大在野党此后会考虑未来的政治命运和利益分配问题。”阮宗泽指出,这为韩国政治发展再次埋下隐患,韩国政局可能会陷入下一个“多事之秋”。(完)
《弹劾案获国会通过 韩国政局何去何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hqsy/75712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