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焦点新闻 >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摘要]郭天财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和农民在地里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和学生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和学生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编者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星辰微光,是烛火...

郭天财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和农民在地里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和学生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和学生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编者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星辰微光,是烛火摇曳,是灯塔立于无垠波澜,是闪光且耀眼的星点。

  你总说自己没做什么大事,总说看到学生如同见到自己的孩子,总说付出始于愉悦而不求回报,而从你的语言、眼神中,我读懂了--爱。

  成长的路上,你尽师者之能事,年轻的我们无以为报,唯有带着你的传承,努力前行。

  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映象网特别策划《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系列报道,选取多位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的动人故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致敬这个伟大的群体。

  映象网讯(记者 王邵怡)9月1日,在第33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11人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他是深耕小麦栽培领域40年的“国宝级”专家,是学生的“严师慈父”,是农民的“郭小麦”。

  一切源于童年的“白面馍梦”

  1953年6月,郭天财出生在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县(现为济源市)深山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童年留给郭天财印象最深的是饥饿。上小学时,他的书包里总要带上妈妈蒸的菜团子。“菜团子是一天的口粮,如果没了菜团子,就要饿肚子。”

  那时候郭天财看到兵工厂里的大烩菜,最馋的就是“能配着白面馍吃一顿烩菜。啥时候我家也能天天吃上白面馍?”

  但贫穷和饥饿没有让郭天财消沉,1974年,高中毕业的郭天财被保送到河南农业大学。“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饿肚子的滋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馍、大米饭,不再饿肚子”。

  这个愿望现在看来也许天真,也许可笑,但却是郭天财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呼喊,他是这样说的,也做到了。他一头扎进麦田研究栽培,一晃40年就过去了。

  “全国每4个馍就有1个是河南产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省农村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小麦小麦,(亩产)不过一百(斤)”,现在随便到农村找个农民问一问,一亩地一般都是一千多斤的收成。郭天财总结,“全国每4个馍就有1个是河南产的”。这些成绩都跟郭天财和他的团队分不开。

  从事研究40年来,郭天财待过最多的地方就是麦地,一进麦田跑的比年轻人都快。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进到田里,一把铲子、一根钢尺是郭天财的“标配”,小铲子是到麦田用来挖土看墒情和小麦根系生长情况;钢卷尺是用来测量小麦的株高等生长状况。

  “作为一名小麦科技工作者,我们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一定要到农民中去,到生产实践中去,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把论文写在土地上。”

  因为常到田间去,农民看到郭天财是最亲切的。“我的小麦每亩播量是30斤,播前每亩施复合肥1袋、尿素20斤,肥力够了吗?现在已经打苞,这样的麦田还应咋管理?”每次到村里去,农民们就拉着郭天财连珠炮似的问,郭天财也乐于回答他们的问题,指导农民种粮,“我的电话对农民朋友是公开的。”

  就是因为这种“接地气”,他和团队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十一五”以来,作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主持人之一,郭天财领导的课题组连创小麦15亩连片平均亩产717.2公斤、50亩连片平均亩产735.2公斤和100亩连片平均亩产751.9公斤的最高单产纪录,并在国内率先创造了在同一块土地上小麦、玉米万亩连片平均亩产超半吨粮(1524.74公斤)的高产典型。

  “头衔很多,但首先是农大教授”

  从事教学和研究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荣誉和头衔郭天财也有不少,但是这么多头衔里,他最重视的还是河南农大教授这个身份。

  即使已经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每次上课前他还要“演练”一下,一堂45分钟的课程,他的讲稿要反复修改,然后自己再对着墙壁演练。为了调动课堂气氛,他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小幽默”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

  带研究生,即使是琐事缠身,他也没有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白天时间紧张,晚上给学生改论文即使是加班到凌晨也要认真改,论文思路要调整、语言表述不准确,甚至是标点符号的错误都逃不过郭天财的眼。

  提起这些,郭天财2014级硕士、今年考上博士的武玉芳对郭老师充满了敬佩,“一个人的名气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是学生们的严师也是慈父

  严谨的科研态度,让学生们对郭天财充满敬佩,而他的“慈父之心”又让学生们对他由衷敬重。

  康国章,郭天财的学生,现在也是农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可是时光倒退20年,刚到农大读书时的康国章也是个穷学生。冬天天冷,一天被郭老师看到他只穿了一件毛衣出来晒被子,没想到过了一会儿,郭老师竟然拿了件棉衣给他送来。这一件棉衣,不仅暖了康国章的身,更是暖到了他心里。“能完成学业,郭老师居功至伟。”

  郭天财深知,考到农业大学的孩子多是农家的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富裕,所以他发论文做科研得到的奖金都会拿出一部分资助学生。有些同学交学费困难的,他也垫付了不少。毕业后学生们找工作就业他更是关心,能帮就帮,甚至自掏腰包帮学生解决。

  多年来,面对拥有的非凡成就和炫目荣光,郭天财平和的语气之中充满感恩:“我出生在农民家庭,生长在农村,从小就与农村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是河南农大的老师培养了我服务‘三农’的知识和本领;我工作在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给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教好书、带好学生,为农业生产做点贡献,是我应尽的本份。”

  所以,为了实现他的“白面馍梦”,为了实现全中国的“白面馍梦”,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桃李之教 薪尽火传⑧】为了实现“白面馍梦” 他做了最坚定的麦田守望者》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dxw/65559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