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焦点新闻 >

【全民健身新时代】梅花拳老少皆宜 舞狮武动精气神

[摘要]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 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民健身对于国民健康素质的重大意义也是不言而喻。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各种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项...

  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民健身对于国民健康素质的重大意义也是不言而喻。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各种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被发扬光大和广泛推广。近日,映象网记者跟随河南省体育局开展的全民健身新春媒体走基层活动,与大家一起探访和感受河南全民健身的成果。

  全村九成人都会的内黄梅花拳

  走进内黄县司马村的文化大舞台,记者就被舞台上老者与少年的武姿所吸引。双拳虎虎生风,双腿迅疾如风。梅花拳的精要所在发挥得淋漓尽致。公元1862年,梅花拳由清丰雷家传入该村,从第十一代始,传承至今到二十代,已有160年历史,100多年来,村里90%的人口多为梅花拳入门弟子,男女老少谈论起梅花拳无不一套接着一套,从历史根源到文化理念,从名人故事到传奇经典,可谓滔滔不绝。说起功夫,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器械、或拳脚,举手投足间都能玩上个三招五式,其热爱或普及梅花拳的程度从四句言语中可见一斑,“姑娘未出嫁,新媳刚进村,小孩才出世,皆为梅花人”。

  由于梅花拳在司马村的文化底蕴极深,所以也孕育出了无数个文武侠士名人,他们超凡的武功,影响或感动了远近十里八乡的村民,爱武习武,拜求赐教。截止上世纪80年代,在司马著名拳师传教下,相继在内黄开场50余村,授徒数千余人,乃至安阳浚县以及邻省的河北十几个村庄。

  据了解,2008至2012年,司马组队连续三届参加全国梅花拳在山东梁山举办的演武大会,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10枚,铜牌15枚,以及组织奖和团体总成绩前十名。

  2012年冬,司马村组织邀请周边的清丰县、范县南乐、河北魏县等地的同门爷们相聚一起在司马免费吃住起火训练,历时50天,此举得到各地爷们的一致好评,并倡议如此集中训练,要形成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以使梅花拳在商品社会的今天,重新开花结果,发展壮大。

  舞狮也需武 带动村民致了富

  内黄县马上乡大黄滩村地处黄河故道,民风淳朴。早在400年以前,村民就养成了练拳的习惯,并形成红拳、梅花拳两套拳路。与此同时,随着老一辈拳师相继去世,这两套拳路在大黄滩村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马上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0年前后该村两类老拳师提出“以狮兴武,以武带狮”振兴梅花拳和少林红拳的发展思路,于是他们发挥自己的武术特长,组织经常习武的村民表演舞狮,分别组建了两个舞狮队——梅花拳舞狮队和少林红拳舞狮队。

  据了解,大黄滩村梅花拳舞狮队和红拳舞狮队的表演方式,最初只有扑、跌、滚、踢、翻腾、跳跃等一般武术动作,后来经过几代拳师的不断创新,逐渐有了蹿桌子、上坡杠、走钢丝、上楼台、攀40米高梯等高难度的表演方式,大黄滩村这两类拳术舞狮队的表演套路也十分丰富,分为单人斗狮、单狮跳跃、仙狮脱背、双狮迎亲、品狮驼背、群狮闹春、雄狮甩尾、二狮让路等表演套路。这种表演形式把武术的刚劲猛烈、杂技的惊险刺激、雄师的欢腾喜庆融为一体,演出时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精彩纷呈、令观众叹为观止。

  目前内黄县大黄滩村现有200多名农民从事舞狮表演业,从事舞狮表演业人员中既有20岁至40岁的青壮年,又有60左右的老人,青壮年负责表演舞狮,老人负责打鼓敲锣,器乐伴奏。该村庄现有4支商业舞狮表演队队,梅花拳商业舞狮表演队2支,红拳商业舞狮表演队2支,在春节、元宵节、集市庙会、商店开业典礼、新人举办婚礼和项目工程奠基等商业舞狮表演活动中,每次表演费用近地方每次表演2000元至3000元,远地方每次表演3000元至5000元,平均每月商业舞狮演出20次以上,尤其是春节、元宵节期间,商业舞狮演出一天四、五次,据悉,大黄滩舞狮每年能给该村农民带来3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大黄滩舞狮已经成为该村重要的经济来源。“农忙种地,农闲演出,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养活家了。”采访中,一位红拳舞狮队员自豪地告诉记者。

  内黄县副县长牛国莉表示,下一步内黄县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合力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内黄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


《【全民健身新时代】梅花拳老少皆宜 舞狮武动精气神》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dxw/71923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