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1 12:01 我要投稿
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文 段晋哲/图 发自都江堰报道)十年,可以是树人的十年,可以是青春激荡的十年。在四川,过去的十年,是浴火重生的十年,承载着全中国的记忆和牵挂。
5月8日,以“奋进·巨变·展望”为主题的汶川大地震10周年全国网络媒体四川行活动走进都江堰市,实地探访四川地区最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成都农商银行在金融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着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再升级,争做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支柱。
充当地方金融主力军 助推灾后重建跨越式发展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共造成成都农商银行辖区279个营业网点不同程度的裂缝、垮塌、断电、断水,占总网点数的47.5%。
但此时的成都农商银行,却承载着比以往更多的责任——作为与“三农”联系最紧密的金融机构,成都农商银行的营业网点几乎覆盖了成都市所有乡镇,它像深入农村肌体的毛细血管一样,承担着为受灾地区百姓提供恢复生活、生产所需资金的重任。
尽快恢复营业,成为震后摆在成都农商银行面前最为急迫的事情。为此,成都农商银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在克服重重困难后,震后第三天,在都江堰幸福大道上,一家全新的“帐篷银行”开业了。这不仅是灾后成都农商银行在都江堰恢复营业的第一个网点,也是都江堰首家恢复营业的金融机构。虽然网点条件简陋,但是电脑、打印机、提钞箱、密码输入键盘一应俱全,可以办理一切业务。
其后的3周时间内,成都农商银行一边就近建临时“帐篷银行”,保障持续营业服务,一边全力抢修,使地震中受损的150个营业网点全部恢复正常营业,成为支援灾区、稳定金融秩序的重要力量。
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如果说,震后三年是成都农商银行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撬动点,助推灾后重建跨越式发展的奇迹。那么,接下来的几年间,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成为成都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再升级的突破口。
通过融入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三农”贷款可得性,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成都农商银行实践出多个创新性经验:
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成都农商银行建立起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成都广袤的农村地区实现了“取款不出村、贷款送上门、理财送下乡、资金通天下、服务全天候”,大大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数据统计,震后三年,成都农商银行共发放灾后重建贷款78.82亿元。其中:发放农户住房重建贷款23695户,金额10.77亿元;发放城镇住房重建贷款1066户,金额6060万元;发放抗灾生活贷款153万元;发放企业生产恢复贷款9.05亿元;发放农业生产恢复贷款5223万元;发放受灾群众集中居住区建设贷款5.55亿元;发放抗震救灾物资生产贷款2.47亿元;发放基础设施重建贷款52.91亿元。
《“汶川地震十周年·我与汶川共奋进” ⒃震后十年:成都农商银行助推灾后重建跨越式发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dxw/73804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