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7 16:23 我要投稿
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 程维康/视频)在南水北调的三条线中,中线最为引人瞩目。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担着向京津地区供水的关键性战略任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的工程难度大,任务重。
作为一项世纪工程,中线工程自2002年破土动工到最后完工,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这期间,几万名建设者矢志不渝,用一腔热血浇筑出河南水利工程史上的“质量奇迹”,它不仅要穿过平原和山丘,还要穿过铁路、城区甚至黄河,很多挑战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第一次。
黄河水浑浊而又平缓,保持着一种令人心生敬畏的安静,仿佛并未流动。而在这条大河40米深的地下,两条粗大的隧洞平行贯穿500米宽的黄河主河床,然后又如巨龙般钻出地面,一路北去。
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最为璀璨夺目的“穿黄工程”——把调来的汉江水通过两条隧洞从黄河南岸输送到北岸。
让北上的隧洞从河床的下方穿过,难度可想而知。
“黄河地底的地下水非常丰沛,地层结构十分复杂,每一厘米的掘进,都可能出现无法预料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穿黄管理处处长韦国虎表示,“从2005年9月份开工那天,工程便遇到了以前没遇到过的地质条件。”
开凿河底隧洞采用两条隧洞方案,两条隧洞平行布置。为了凿穿黄河之底,穿黄隧洞采取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盾构技术,使用两台盾构机从北岸向南岸掘进。
盾构机作业类似剃须刀,前有旋转的圆形刀盘,后有助推的千斤顶。刀盘将施工面的泥土刮出,通过竖井输送出来。遇到软岩石,盾构机可采取小推力、高转速的施工方法掘进通过;遇到硬度高的岩石,就用安装在盾构机前端的可伸缩锤击装置,将岩石破碎后再继续掘进。
“当时冒着很大的风险。”韦国虎介绍,穿黄项目的很多施工技术“前无古人”,毫无经验可循,当时盾构机是全天施工作业,工人们也是三班倒。
韦国虎还记的,当2010年6月22日盾构机从黄河北岸的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沟村到达南岸的邙山隧洞出口时,很多工人喜极而泣。
宏伟的工程意味着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面对从未有过的长度和负载,工程人员进行了上百次的创新性试验,攻克一道道难题。
《【水到渠成共发展】万里黄河第一隧 助大江与大河相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dxw/74482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