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焦点新闻 >

【我参加高考那一年】⑦致敬我们的青春

[摘要]开栏的话: 寒窗苦读数十载,只待金榜提名时。 高考令人关注、难忘,不仅因为它将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更因为它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最美时光。 也许结局不一,但这段心有目标、为之努力的日子,终将成为一生的精神财富。 高考之际,我们征集了不同行...

  开栏的话:

  寒窗苦读数十载,只待金榜提名时。

  高考令人关注、难忘,不仅因为它将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更因为它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最美时光。

  也许结局不一,但这段心有目标、为之努力的日子,终将成为一生的精神财富。

  高考之际,我们征集了不同行业从业者曾经的高考故事,希望这些或有遗憾、或怀感恩、或能带来提醒的人物故事,带给你启迪。

  也许多年后的你,终将明白:高考,考的不只是试题,还是在漫长的煎熬和众多挑战中的坚持。

  学会坦然接受失败和成功,这才是高考和人生。

  致敬我们的青春

  我就读的高中坐落于一所名气很大而又名副其实的古镇——朱仙镇。说它名气大,是它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曾同为全国“四大名镇”;说它名副其实,是因为时至今日,其它三镇早已成为繁华的大都市,而它还保留着镇的建制和风貌。我就读的开封县第二高级中学就坐落在朱仙镇的东南一隅。

  高考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追梦少年梦想的粉碎机、意志的碾压机。“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口号在那时没人喊,因为不管你有多高的雄心壮志,有多么美好的憧憬梦想,低的出奇的录取率让你认清什么才是残酷的现实。

  应届生能考上学用“凤毛麟角”“百里挑一”来形容绝对算不上夸张。

  我是92年高考,拿到大学录入通知书后,村里还送了场露天电影表示庆贺。还清楚的记的高考后县里还在为专科突破百人大关敲锣打鼓(当时全县人口有五六十万)。

  我校有一位很牛的学长在高中进行了“八年抗战”,他可以不用喊“报告”随意出入老师的办公室,还能在教工食堂打饭,后来知道他竟然与英语老师是高中同宿舍的兄弟。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焦虑、抑郁,有的只是脑神经衰弱;那时没有成人礼、百日誓师,有的只是静静的教室。

  那时打饭的地方不叫餐厅,因为卖饭的食堂就是用做操作间的几间平房。学生在露天的窗口外打饭,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吃饭是幕天席地,没有什么桌和椅。

  那时买饭不刷卡,饭票需要往食堂交麦子,由于仓储条件有限,鼠患严重,在馒头里发现耗子粪便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

  蒸出的馒头,有时熟的不透,掰开还能扯出丝丝。

  吃菜是奢侈的享受,大多同学主菜是每周回家带回来的腌制的豆瓣酱、芥菜丝、腌萝卜和辣椒,教室外的窗台上摆满了瓶瓶罐罐。

  这样菜品也很难坚持到周末,到了每周最后两天有时候哄馒头下肚的只剩下了蒜瓣。

  青菜还是有的,附近群众剔苗剔出来的油菜苗会占据菜谱的一段时间,夏天和入秋也会有豆角和茄子,吃到豆角炒“肉”(虫子)是常有的事,即便女生看到虫子也不会大呼小叫。

  最多的还是包菜,清水包菜的味道已经深深扎根在那个时代学生的味觉记忆里。以至于多少年后,同学聚会,说起高中生活,有个同学说到现在都不吃包菜,因为自己的胃已经对包菜有了条件反射和本能排斥。

  现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我常常给他们说要加强营养,既要智能备考,也要体能备考。印象最深的是高中几个要好的同学中,体重都不到100斤。

  那时的宿舍,是几排红瓦蓝墙的起脊房,是电影里生产公社时代最常见的建筑。

  一个班一个宿舍,几十个人,上下两排大通铺。通风采光自然没有,更毋庸说空调、电扇、洗澡间。

  其实,我在宿舍住的时间并不长,只在冬天才住进集体宿舍,因为人多,挤着睡暖和,御寒效果还是挺好的。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住在教室里,当时的桌子是两个人一张那种,到晚自习后学生离开了,把几张桌子在教室后面一并,铺盖一放就入眠了。在教室睡有几个好处:一要睡得比别人晚,二要起的比别人早,三可以保护集体财产(小偷是不会光顾教室的)。

  头天晚上,我们要陪到最后一个同学离开教室。第二天早上,我们要在第一个同学进班之前麻溜起床。三年下来,真的比别人挤出不少时间。

  教室前面有两个池塘,夏天一到,就是蚊子广场舞和音乐会展示季。

  有一次,听着外面的嘤嘤嗡嗡声音整夜不休,我以为是哪一家的收割麦子的机器在响(抑或真的是收麦机,我误会成了蚊子?)。

  现在的孩子最发愁的是资料多,林林总总,无所适从。那时渴望的是每科能有整本的资料。高中三年,用的最多的是油印卷子,老师把蜡纸附在钢板上一笔一画刻字,激光扫描复印是闻所未闻的高科技。最先进的是英语组有一台打字机,类似电影里的发报机,一个键一个字母,一张卷子下来,不知老师要敲多长时间。

  高三,我最得心应手的是语文和政史地。地理卷子有错误我都能纠正过来,给出一片植被,马上都分析出来是什么气候,给出一个铁路交叉,马上就能判断是哪个城市。现在上课时,偶尔和学生聊起“迎风坡,降水多”“气团偏转”还能赢得不少掌声。

  会考就是从我们那届开始的,历史课本里的重大事件自不必说,每页下面注释的内容我都能准确无误的背出来,会考时我的历史考了97分。

  我最怵的是英语和数学。英语学习,在背诵单词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可以说是最笨的办法,积累错题。高三一年,被用作错题本的作业本有一二十本。课间翻看错题本也是很惬意的享受,到最后我做选择题都是按照默写填空题做的,不要问我为什么,但我知道该选“A”或“C”。很长时间对英语语法时态、语态、虚拟语气、句子结构一无所知,顿悟好像就在一夕之间,莫非这就是量变到质变?一模时,我的英语还是60多分(满分120),英语老师说我高考估计也就这水平了。

  高考成绩出来时,全校两个80分以上的,我是其中一个。

  数学于我而言简直就是魔咒,很长时间我认为自己没有数学细胞。我待数学如初恋,数学虐我千百遍。

  但是,数学是绕不过去的坎,我开始直面问题。从最简单的例题开始做,从两节课做不出一道题,到一节课做出两道题;从附耳倾听到能解说一二,十个月的晚自习都给了数学。当自己从恐惧到有信心面对,再到完成基础题目,“千辛万苦”怕不足以形容当时形体和心灵的磨砺。在攻克数学难关后,我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写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古之人不与欺也!”的感言。

  睡得晚,起的早,不午休,天天泡在教室里,就是高三最常态的日子。由于坐的时间太久了,也可能是瘦的原因,以至于高考前的一段时间,臀部一挨凳子,就能感觉到骨头钻心的疼痛。

  做老师后,授之以鱼、授之以渔的道理自然懂得。

  高考经历让自己常想着授人以“娱”,希望学生能更多快乐,不像我们那时一样备考那么单一;也常常希望授之以“愚”(踏实),希望孩子明白最快的捷径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滴水穿石。

  备考虽辛苦也不乏有趣的事。

  夏天住教室,等人都走了,就到水池那里冲凉。一次小伟(化名)拿起一袋洗头膏(小袋装的海飞丝、飘柔等)就走,回来后说今天的洗头膏不起沫,还香香的,点上蜡烛一看,竟然是一位同学的雪花膏。

  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犯困的小河(化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怎么讲?小河睡眼惺忪,说:“廉颇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带兵打仗了,看能在部队上做做饭不能?”这个趣闻相信不少同学还都记得。

  那时每所学校的名人不是校长而是政教主任。

  二中的老田、一中的老刘、四中的老王,都是传奇般的存在。

  有一次晚自习,挎着五节电池的老田在教师门口停了几分钟(政教主任,恕我不敬,大家都这么喊)手电筒也是改装的,一般的手电筒都是三节电池,因为要巡夜,又加装了两节。),快速走到小鹏(化名)桌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拽过来小鹏的本子,哼了一声,读出来本子上话:“我心里乱的像一团麻。”然后厉声呵道:“我就知道你心里乱的像一团麻……”等下了课,大家围过来问小鹏什么情况,他说:“其实还有半句没写出来,‘心里又像有一团火’”,那时,我们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景资料里确实有这么两句。

  那时最流行的童安格、周华健、邰正宵的歌,最拉风的是霹雳舞,谁要会个滑步,抖肩,绝对会圈粉无数。

  现在,我当年毕业的高中已经停止招生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一个时代剪影,它承载过许多人的梦想,也有上演过许多故事,但是对我们而言,它是青春的印记。我们的高中,我们的高考,虽然回不去,却永难抹去。

  谨以此文致敬我们的青春,致敬那高考的日子。

  (作者:河南省优秀班主任 郑州47中 张建涛)


《【我参加高考那一年】⑦致敬我们的青春》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dxw/74530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