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8 10:44 我要投稿
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2017年,河南省科普大篷车共计开展活动963次,行驶总里程达到了5.6万公里,受益总人数超过了103 万,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日前,中国科协对2017年度科普大篷车运行管理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河南等全国6省奖励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15套,其中河南省获奖3套,这是河南省连续第4年获得奖励,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协对河南省开创的“三加强、三注重、三突出”科普大篷车工作管理模式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化解“科普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科普大篷车是针对基层科技场馆建设落后和科普基础设施相对短缺,研制、配发和创新推出的一个科普宣传载体。因科普大篷车具备机动灵活的特点,被称为“科普轻骑兵”,并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多媒体的教育方法,机动灵活的活动方式,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公众的喜爱。2001年以来,河南共计配发了69辆大篷车。除去已报废车辆,现能正常开展工作的58辆,县(市、区)车辆覆盖率已到达31%。
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表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协要有担当。新时期的科普工作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要认真调研分析科普工作的难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做到科普知识真正进万家,从而有效化解“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年来,省科协致力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普平台作用,坚持深入开展科普大篷车“五进”(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不仅为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找准了切入点,也为创新型河南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力支撑点。
整合地区资源,拓展科普大篷车的科普功能
科普大篷车活动要充分发挥各关联单位职能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科普工作的大科普格局。通过联合如科技、教育、医疗、环保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为科普大篷车开展各项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争取专业人员参与联合行动,通过聘请科技教师经常性轮流参加科普大篷车活动,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内涵,适时增加开展了能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其他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科普大篷车活动成果和影响力,更有效发挥大篷车的展教功能,有车的单位积极主动配合周边地区无车单位的大篷车巡展需要。既给了当地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普宣传氛围,也为提高周边区域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突出重点人群,让科普大篷车活动落到实处
重大科普活动如“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由于人流量大、群众参与热情高,活动开展覆盖人群广、影响大、效果好。活动开展力求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活动现场开展展品展示,举办科普文艺演出,现场播放科技光碟,发放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手册、各类技术实用手册,以及现场外科普大篷车带着农业、林业、畜牧等科技专家和科普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科普图书、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等。
山区和农村本身科普资源匮乏,也始终都是影响素质提升的关键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都是科普大篷车重点科普对象。通过大篷车把科技展品送入偏远山区,使偏远山区的农民在操作和探究展品原理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科学知识,也领略到了科技的神奇和魅力。并组织农、林、水、畜牧、卫生、环保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科技专家服务团深入山区,积极开展了科技培训、义写科技春联、科技春雨润万家、农家课堂等科普活动。极大丰富了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山区群众通过学习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
全省各地大篷车配套开展“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机器人表演、3D展板巡展、七巧板等特色科技活动。大大激发和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激发培养了青少年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培育创新型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河南省科协正在围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汇总调研资料,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科普大篷车活动的政策、制度、办法与措施等,争取经过持续推动,把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持续打造成广受群众欢迎、各级党委政府满意、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的品牌载体和有效抓手。为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省科普大篷车开展活动963次 化解“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dxw/75434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