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济观察 >

经济承压减速:合理把握宏观调控力度

[摘要]记者 庞东梅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中长期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所带来的风险,我们要稳定预期,抱有审慎乐观精神。去杠杆、去产能不能简单化,否则可能会产生经济加速下滑的正反馈效应,表现为去杠杆导致信贷减少,去产能导致生产需求减少。在风...

  记者 庞东梅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中长期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所带来的风险,我们要稳定预期,抱有审慎乐观精神。去杠杆、去产能不能简单化,否则可能会产生经济加速下滑的正反馈效应,表现为去杠杆导致信贷减少,去产能导致生产需求减少。在风险释放和反复的过程中,政策定位不能简单偏紧或偏松,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预调微调。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我国国内需求有所回落,国际上因而出现一些别有用心“唱衰”中国的声音。事实当真如此吗?答案是“不”。即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或低于7.5%,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横向比较,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仍属较高水平。从中长期来看,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提质,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唱衰”而下滑。

  当然,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下行压力有所抬头,是外需低迷以及经济换挡的一种客观反映。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称,“十二五”后半期及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必须通过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为稳增长和调结构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内外挑战:我国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有所抬头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调整动荡致使我国外需低迷,包括政府职能转换和反腐倡廉等国内改革的推进产生“破局”效应,我国结构性问题积累的局部风险缓解释放从而带来“去杠杆、去产能”压力,诸多因素叠加导致近期我国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有所抬头。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有所加快,但是全球经济还存在结构性、板块性问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经济出现动荡。外需相对低迷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回落压力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国内因素来看,当前我国改革处于全面启动的关键点。“以改革为主体的一系列举措,实际上短期内很难展现改革红利,短期内对经济带来初期"破局"效应,对经济起到下行作用。”刘元春说。简政放权、反腐倡廉,在政府功能由投资型、管制型向服务型、法治型转变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处于真空期,观望情绪较重。反腐倡廉以及规范“三公”消费,对传统消费尤其是高端消费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导致局部风险有所上扬,风险的释放缓解必定会要求“去杠杆、去产能”。刘元春表示,去杠杆、去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消费模式以及资金运转模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对经济产生下行压力。当前出现的一些市场悲观情绪,使得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国内外因素加重,因此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值得关注。

  暂时放缓:为中长期改革红利释放夯实基础

  虽然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所抬头,但是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刘元春认为,外需低迷的状况可能是暂时的,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好转,将会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存在的问题或在下半年有所缓和,我国外需状况在二、三季度有望出现好转,不足以过度焦虑。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出现下降只是暂时的,随着去年一些特别因素的影响在4月中旬之后明显减弱,从5月份起我国进出口同比将恢复增长,并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温和增长阶段。

  “改革带来的"破局"作用,我们必须要承受,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刘元春告诉记者,“短期的政策是为中长期改革红利的释放打下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社会兜底”,在社会福利方面要对改革受损的人群进行补贴,防止因为经济回落导致社会动荡的加剧。“社会兜底”财政支出是重点,要加大转移支付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财政支出力度和节奏需要变化。同时,宏观调控的“底线”管理要加强。

  保持定力:合理把控调控力度稳增长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中长期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所带来的风险,我们要稳定预期,抱有审慎乐观精神,切实防范“唱衰”中国的声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化处理。

  刘元春表示,去杠杆、去产能不能简单化,否则可能会产生经济加速下滑的正反馈效应,表现为去杠杆导致信贷减少,去产能导致生产需求减少。在风险释放和反复的过程中,政策定位不能简单偏紧或偏松,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预调微调。去产能需要通过市场机制、通过改革来解决。

  当前我国储蓄率高的现状并未改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依然需要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率。刘元春认为,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支点。简单的降低投资率,而储蓄率没有变化,则可能会出现需求不足的问题。当前投资的关键在于谁在投,投向哪。要真正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即为后期经济增长打下基础的领域;投向为社会稳定打下基础的公共服务领域,而不是简单的产业投资。投资管理方式和投资方向、投资规模不能简单化。

  我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着眼于结构优化,并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来源海峡经济网综合)

豫都网微信

《经济承压减速:合理把握宏观调控力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1006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