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管建涛 张源培 林晖)在中国农业大省黑龙江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同时,其所处的东北黑土区土层却在变薄,地力减退。
东北黑土区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乌克兰大平原并称世界三大黑土区,产出粮食约占中国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
调查显示,已开发40至50年的东北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3至1/2。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农民孙斌说,“以前出门放眼一看,全是黑黝黝的黑土,现在明显少了很多”。
黑土质量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粮食安全不仅是数量安全,更重要的是稳定的粮食产能、安全可靠的粮食质量。”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说。
为了稳定粮食产能,黑龙江省已经开始实施“一亿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目的就是要“旱涝保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并强调“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此前发布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
韩冬炎认为,保护黑土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个过程必须调动起土地耕种者—农民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像发“粮补”一样发“地补”。
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谭志娟参加工作30多年,一直在做土肥技术推广。在她看来,“粮补”是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好政策,但容易使农民出现重用地、轻养地倾向,而“地补”是国家对有利于养地肥田、提高地力的秸秆还田、有机肥应用等农业措施予以补贴。“粮补”与“地补”双轨政策并行,有利于耕地肥力逐步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保护好,才能生产真正的绿色食品。”谭志娟说。
此外,来自东北地区的一些人大代表还建议,尽快出台黑龙江省乃至整个黑土区的耕地质量保护条例,使黑土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有责可问、有法可依。
作者:管建涛 张源培 林晖
《代表呼吁保护中国最大黑土区 提升北大仓“地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13908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