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济观察 >

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要迈过标准化这道坎

[摘要]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阳娜)小米手环、谷歌眼镜、苹果手表……智能可穿戴设备已从概念转化为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业内人士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但指出行业及产品标准还未明确设定。要充分释放这一蓝海市场,首先需解决标准化问题这道坎。 据市...

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阳娜)小米手环、谷歌眼镜、苹果手表……智能可穿戴设备已从概念转化为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业内人士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但指出行业及产品标准还未明确设定。要充分释放这一蓝海市场,首先需解决标准化问题这道坎。

  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为970万台,2014年达到2200万台。

  中国赛宝实验室软件评测中心主任杨春晖等业内人士提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机遇,传统企业除了迎来“互联网+”,也正迎来“智能+”。在当下物物相连的时代,可穿戴产品将成为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同时,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炒得很火,市场上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设计得足够炫酷,但真正好的产品并不多。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产品参差不齐,在安全隐私方面也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让用户放心使用。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部技术支持与研发副总经理杨佳劼指出,充电速度、工业设计、数据采集与传输、传感器的精确度等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强制性标准和市场法律法规要求,很多几十元甚至十几元的产品并未真正达到"智能"。”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昕提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应用中的最大风险是标准问题。杨昕在前不久的“2015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论坛”上指出,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形态还很难适应当前的医疗体系标准。“市场上一些可穿戴产品称可以测血压、血氧、心率甚至血糖,实际上绝大多数都不符合医疗体系的要求。”

  行业监督也需要一个基准。杨佳劼提出,可穿戴认证标准应该涉及化学检测、电池寿命、电池与整机的安全、适用性、软件与信息安全评估、感应器精准度评估和无线技术认证检测评估等七大评估方向。

  作者:阳娜

豫都网微信

《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要迈过标准化这道坎》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17162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没有了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