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济观察 >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

[摘要]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罗宇凡、华晔迪)上周,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运行中指标性数据陆续公布,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发展与改革双重目标之下,中国经济如何能在逆流而上的同时不再走以前的老路? 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罗宇凡、华晔迪)上周,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运行中指标性数据陆续公布,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发展与改革双重目标之下,中国经济如何能在逆流而上的同时不再走以前的老路?

  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月度报告》显示,2014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的回落。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先行指标,PMI的回升让人们看到经济平稳向好的整体态势。

  不过,同样在上周,交通部发布的1-2月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2月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7.4%,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回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2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12月份回落1.0个和3.0个百分点。

  即便是对于已经回升的PMI指数,其中有所回升的新订单、生产等主要分项上升幅度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货运量和用电量的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活跃度的下降,如果再结合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创4年以来新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等一系列数据,中国的宏观经济在2014年伊始依旧在承压前进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就在人们担心,2014年首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速会不会“再创新低”的时候,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似乎给出了对策。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立即引发人们的各种猜测,不少国内外媒体将常务会议上出台的多项政策解读为中央政府为稳增长、保就业而推出的新一轮“微刺激”。

  不可否认,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多项措施无疑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和保就业的目标,不过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在经济承压之下出台的刺激政策却多少有些言过其实。仔细研究政策不难发现,涉及面如此之广、针对性如此之强的各项措施,其实早在今年3月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充分体现,其政策出发点甚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都有提及。由此可见,与外界普遍解读成的“新一轮经济微刺激”相比,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政策带有更多具有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改革色彩”。

  事实上,在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之前,一系列针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就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地推动,会议出台的各项措施其实是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部署的相关改革进行细化安排。

  稳增长,促发展,为改革争取空间和时间,承压前行的中国经济显然需要“兴奋”起来。不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不能再走以前靠一轮接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来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老路:一旦感觉经济增长乏力,就立即打开货币政策的闸门,制造新的投资增长点,刺激房地产市场—这种注射“兴奋剂”式的增长方式,虽然让中国经济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数字上的高增长,留下的却是需要长久消化与面对的副作用—产能过剩、房价畸高、通货膨胀……

  与短期的“刺激”相比,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需要稳健而深入的改革。

  然而,路径依赖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同样是在上周,房地产市场的消息不断,先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后河北、天津两地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紧接着,传出杭州等地开始研究退出房地产限购政策,引发市场蠢蠢欲动。许多开发企业预期地方政府会扛不住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开始率先启动房地产市场—这些猜测真的会变为现实吗?

  货币政策没有变,财政政策没有变,没有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没有为房地产市场松绑……在经济承压前行的时刻,中央政府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即便要付出经济增速放缓的代价,改革仍在继续,因为只有全面深入的改革,才能让中国经济最终走上一条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作者:罗宇凡 华晔迪

豫都网微信

《中国经济:要“兴奋”不要“兴奋剂”》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484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