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简,你好。我所在是在广东珠三角的城市惠州。属于三四线城市。临近深圳。最近我们身边的人慢慢开始也在
创业。做广告公司。在身边的创业者看来,在三四线城市创业。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而是资源。更多的认识人,充分利用自己认识的资源。从而接到更多的单。才能有钱赚。在技术上。也不需要太多的钻研。在他们看来。一线城市更多事拼实力和技术、创新。而像我们城市更多是圈层,和资源。请问,是这样吗?
创业的过程通常都会经历从模仿到创新、从找机会到找价值的过程。先找到一个机会点,扎稳脚、赚到钱,然后再努力想办法,能为自己的客户提供长期的、差异化的价值,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的“创新”,其实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的手段,创新最后一定会落实到价值上。我们为价值而创新,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
这就像我们的沿海制造业,一开始都是模仿、都是简单加工,但少数有远见的企业最后会逐渐转到差异化的技术、产品研发,完成转型之路。
王海:我们是一个处在二线城市的小创业团队,准备做的项目就是本地生活的oto......这个项目最大的价值在于手艺好的师傅直接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和
消费者连接,且提供上门服务,省去了老板的剥削和房租水电等费用,收取的服务费就是全部收入。我们现在团队一共两个人,我是负责团队建设运营等,另一个人负责销售和推广。项目还处在构想期,需要一笔大概五十万的天使
投资。我们最终的愿景是打开app就能买服务,就像在淘宝上买商品一样简单。
这个方向本身很靠谱,也是很多投资人特别关注的领域。但这个领域的创业团队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为什么将来你就是最亮的那一颗呢?像你这类的小团队融资,最难解决的就是“
为什么是你 ”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同一个模式,千千万万的小团队来做,为什么最后你能成为一二名?答案无非是两种,第一种是先证明自己再说—有了不错的流量、忠实用户和成长速度,投资人自然就会关注,至于这之前,坦率的说只能自己多方去找资金;要么就是团队成员本身的资历比较好,这个例子很多也不多说了。如果两个方向上都很难,那么不如去成长型的类似公司先锻炼一段时间,这样将来自己创业的时候会少走很多弯路。
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机会,最难锻炼的是抓住机会的能力,有一颗相信机会、对机会敏感的心,就不要怕错过机会
胡翔大神:在三四线城市女性周末都有去
美容院的习惯,通常也就靠朋友介绍,我刚刚去App Store搜了下相关app只有介绍分享化妆品心得的,而没有这种本地O2O产品,所以我可以理解为这块是空白,如果将女性线下美容的寻找和沟通成本通过O2O降低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是门好生意。
这类O2O项目,一旦稍微有些靠谱度,通常都会有无数的团队扎进去,所以核心不在于这个市场是否有机会,而在于为什么最后你的团队能做成,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团队。最近几年有数十家互联网公司上市,又会有大量有经验有资源的中高层套现出来实现创业梦想。而互联网本身又具备Winner takes all的特征,让创业看起来像一场拼团队拼时机拼资本的豪赌。所以这个市场上的矛盾,不在于找不到靠谱的模式,而在于靠谱的模式太少,而竞争的团队实在是太多
。拳王太多,场子不够用了。
雅威:简老师,我们现在做一个服装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的O2O电商供应链项目,5个人的团队,其中一个技术创业合伙人一直是兼职,现在有点跟不上了团队的脚步,功能上和用户体验上的开发太慢,沟通让他全职,他未答应,我们计划寻找其他技术人员或者
招聘其他人员?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跟这个技术团队沟通呢?
1.你自己要明白最后谁会陪你走得更远,把更多的信任、空间和资源给这些人;2.和相关人一起探讨远景、他们对远景的期望、和自己在远景中的角色,把有共同理想的人团结在一起,培养成为你将来的骨干,没有远景的员工,就只是付钱干活的“雇员”而已。
老宋:简老师,我创业多年却不见成效是什么原因?从毕业开始做设计类软件
培训,后转行开了家设计公司,目前利润仅可维持开支,毕业已经六年,最近很迷茫,是我个人能力不行还是思路不对呢?还是我不该选择创业呢?
我周围也有不少像你这样的朋友,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停的在抓机会,而没有在经营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所以没有核心竞争力,只会越做越苦。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在任何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净利润都会趋近于零。如果不想让利润归零,就要去找自己的竞争壁垒,形成局部规模垄断、资源垄断或技术产品垄断,让竞争没有那么充分,竞争对手没有能力和自己拼价格,或者客户愿意为我们的某些独特能力多付一些钱
。把精力放在这个方向上,不停地去尝试。
张子豪:老简您好 一直都关注您的微信,特别喜欢您的文章我是一个准大四的本科大学生,学的市场营销专业,但是酷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目前在学校里跟两个同学做着一个基于微信的水果线上购买平台创业项目,微利。感觉互联网是以后的一个大趋势,以后也想进入这个行业,但是感觉经验很缺乏,现在特别迷惑,毕业以后是应该先找工作积累经验再创业还是毕业之后直接继续创业呢,还有对于
校园微信水果这块能有创新的机会么,希望能得到一些宝贵的指导谢谢
对于刚毕业的朋友,最关键的是
选择一个能让自己成长的事业 。如果你做一个事情,每个月,都觉得自己在能力和见识上和上个月不一样了,而且能够以业会有,结识能够陪伴你、带你成长的良师益友。那么这个事情就是可做的。年轻人怕被一个事情“困住”,就是在一个既没法让自己快速成长、也没法积累有价值资源的事情上浪费很多年。让你的生意随着你的人成长,就是最好的选择。
Andy:目前我经营家小电商公司,八个人, 我一直有个困惑在做专和做面之间怎么找平衡点?? 因为过于专注于一个细分市场会死的很惨,还有每个月毛利的百分之多少应该用于公司的再投入,比如扩大产品线? 目前月毛利在六七万的样子,固定支出在三万左右 所以自己一直没什么安全感, 还有什么时候适合做自己的品牌呢?这些都是困扰我半年的问题
畅想一下未来,假设5年、10年后你的生意比现在大了几十、甚至上百倍。那时候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为客户或者产业链提供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反复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你的立足之本,要向那个方向去不断努力。
多深入去研究成功案例的内在价值核心,多和行业里面真正有经验有见地的实干家聊,多去看国外成功模式的发展经验,了解他们的经营思路。至于品牌,是一个太大的筐,你先要理解品牌的意义是什么,不同商品品牌,他们对于消费者的意义分别是什么,你又如何能够塑造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这个也要通过大量中外案例来深入思考。
匿名的朋友:您好,刚刚看到您启动创业问答的好消息,在此向您请教一下创业的相关问题。 1。初始创业团队通常几个人合伙比较好?对于如何寻找靠谱合伙人您能否给点建议? 2。创业团队的股权如何分配才算合理?后续增资做股份调整通常怎么做?如果合伙人里面有纯出资但不做产品开发的,有做产品研发的,还有做市场销售的,要怎么计算这几种人各自的股份才合理?行业惯例通常是怎么做的? 期待您的答疑解惑,谢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定规,也没有绝对正确或者绝对合理的方式,甚至很多最后上市的公司都背着一些看起来“不合理”的股本结构。这是创始人自己要修的功课,你不妨在搜索引擎多找找合伙
创业故事来看,或者多问问过来人。最关键的是,你的股本结构设计不能妨碍公司往前走,不会导致严重的创始人利益冲突大家闹掰闹翻,自立门户,也不会因为老股东,影响新的人才加入
陈某:我想做一个手写板一类的工具,兼具画画功能,主要用于微信上,主打社交功能。请老简看看idea是否可行?
每天都有无数人在空想各种“创意”,离成不成还有十万公里远,同样一个创意可能几百人在做只有一个人可以成。别人教再多都没用,不做永远不知道,不积累经验永远不会成功。
《在三四线城市创业需不需要创新?(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4958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