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的需求约为1400平方千米,2020年约为1800平方千米; 2014-2020年河北省城镇化建设政府累计资金缺口约为1.1万亿元。”
河北省首部“经济发展报告”—《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蓝皮书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
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写而成,4月9日在石家庄发布。报告作出上述预测。
“个人认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一定要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京津冀要在更高层次实现同向、同目标的奋斗”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建国表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率先在近期发布《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一窥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所寄予的厚望。
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从人口和城市规模来讲,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和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讲,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
一组数据清晰呈现当前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目前,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8%,不及国家的53.7%,与北京和天津的86.3%、83%更是存在较大差距。
“直接体现为河北省缺少300万以上的大城市,无法与京津两地形成合理“金字塔”状的城市等级格局。”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贵在报告会上表示。
正是基于此,城镇化被视为河北省有效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切入点,同样成为河北省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但与此同时,尽管城镇化对河北省推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经济发展却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
报告分析,这受限于:现阶段河北省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速度虽然增长较快,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滞后于河北省工业化水平,与产业支撑、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不相适应;其次是河北省城市规模偏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截止2012年末,在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仅有4个,总体城市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县域经济的发展;再次是河北省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方式,资源被过度消耗,综合承载力不强;最后,是尽管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规模快速扩张,但农民工的就业、社保、子女
教育、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基于此,制定自上而下的目标层、制度层和执行操作层三个方面的顶层设计成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京津冀统筹的背景下,区域层面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河北省的主动对接要相结合。
报告认为:国家层面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即将出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逐渐明晰。主要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这三项重大改革。而这三项重大联动改革需要京津联动统筹实现。
报告预测了2014-2020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和建设资金需求,分别是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约为1400平方千米,2020年约为1800平方千米; 2014-2020年河北省城镇化政府累计资金缺口约为1.1万亿元。
因此,抓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融资风险,特别是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强化城镇化建设的财税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等土地供应进扎根与融资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秦夕雅来源一财网)
《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六年河北省城镇化资金缺口1.1万亿》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6915.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