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果蔬喜结硕果 来安人物
安徽来安县张山乡苟滩村的村民焦东升,16岁离开大山外出闯荡。时光荏苒,20多年过去了,焦东升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富起来的焦东升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但是当他带着资金和“千亩石榴园”项目打算回家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时,却发现村民们对他的项目有点“感冒”。无奈之下找到了当地政府,张山乡政府了解情况后快速反应,帮助做了大量工作,终于让项目成功落地。如今,在苟滩村,一出政府扶持,能人带头,全民共同致富的大戏正在上演。
初见焦东升,他在石榴园里和村民们一起劳动。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样一位养尊处优的富商居然还是干农活的好把式。
“小时候,干农活可是我们的必修课,很多年不干,已经生疏咯。”焦东升说。
焦东升和笔者聊起回乡发展石榴种植的缘由:原来,焦东升在家乡取了土样到复旦大学找过专家化验,发现虽然当地土层瘠薄,但是土壤中的磷、钾含量却很丰富,土质十分适合石榴树生长,并且这里气候干燥,长年无大风,这些都是石榴树
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选择了在家乡发展石榴种植。
不过,焦东升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满腔热情,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虽然有点意外,但也不是全无心理准备,我们这祖祖辈辈种旱粮(玉米、小麦、红薯等),老百姓已经习惯了靠天收,即使遇上旱季绝收,乡亲们也没想过转变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石榴种植对于他们来说是全新的事物,又如何能轻易让他们接受呢。”焦东升说。
随后,焦东升找当地政府来帮忙。“说实话,最初选择找政府帮忙完全是无奈之举,我虽然是苟滩人,但是离家已20多年,在这边几乎没有亲属,也没有朋友,老百姓不支持我的项目,我唯一能求助的就是当地政府。”焦东升说。
政府的反应速度令焦东升眼前一亮,在确定了项目可行性之后,当天就组织村民召开了座谈会,宣讲项目的优势,之后又多次和村民座谈,并组织村民代表去
河南、陕西等地考察,逐步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在项目建设初期,张山乡政府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都给予了焦东升极大的便利。
在交谈中,笔者看见了张山乡非煤矿山非法开采防治巡查队的巡逻车正在石榴园的山间穿行,“这也是政府给我的扶持之一。”焦东升介绍,石榴园面积过大,一个人无法照看,石榴幼苗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的偷盗目标。为此,张山乡专门成立了治安防控小组,负责石榴园的治安,并要求乡非煤矿山非法开采防治巡查队在巡查路线中加上石榴园,每日巡查,确保幼苗安全。“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想到苟滩的荒山将披上绿装,当地的老百姓也会尽快致富,就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一位巡查队员说道。
在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中,张山乡设立了为民服务的“四库”,其中的“问题库”就是专为收集发展中的各项难题而设的。“设立"四库"之后,感觉政府的办事效率更高了。”焦东升告诉笔者:“当乡政府工作人员上门询问困难时,我只是稍稍表达了对干旱天气果树成长的隐忧,没想到很快乡自来水厂就将管道架到了石榴园所在的山头上,就为极端干旱天气灌溉之用。将自来水送上无人居住的山头,这其中政府做了多少工作,我们真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感激之情。如果说我是项目的主人,那么张山乡政府绝对是这个项目最最优良,最最称职的保姆。”
如今,焦东升已经带领乡亲们开垦了1300亩荒山,今年5月之前,这1300亩地将全部种上石榴苗。“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把这里打造成年产值过千万的皖东最大软籽石榴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就可让老百姓年收入增加2万元。”说起未来,焦东升充满了信心。赵正平
《政府有为 能人带头(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jjgc/864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