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8 08:4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
高铁提高的不仅是火车速度,还有沿线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因此,几乎每条高铁在规划中,都发生过高铁设站之争。
【现状】
高铁带来机遇
也带来了设站之争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时速300km,惊了国人,方便了出行,更助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而开启了高铁设站之争。
2009年湖南邵阳VS娄底(沪昆高铁),同年湖北十堰VS襄阳(郑万高铁),2014年邓州VS新野(郑万高铁),2015年湖北荆州VS荆门(沪汉蓉高铁)……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争路”有愈演愈烈之势。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员,对于高铁设站是“势在必得”。
据了解,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下风,就有10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将要及已经开始规划、建设的高铁新城新区有70余座。
【分析】
不是傍上高铁就能保证发展
一些城市在“设站之争”中取胜,高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比如,武广高铁开通之后,长沙成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利用高铁客运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湖南省已承接1600余项产业转移项目,其中138个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高铁途经的城市,都会快速发展。
比如,山东德州,规划很好,希望高铁在此设站,进而将周边城镇纳入高铁经济圈,使城市规模布局快速扩张,以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带动经济发展。但是,乘高铁从济南到德州高铁站最快只需26分钟,而德州高铁站距离主城区较远,想要到达10公里外的市区,需要等20多分钟公交。
对很多地方来说,客流意味着商机,然而,高铁能放大一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同时也能放大其劣势。
【观点】
打好配合战,才能实现共赢
虽然不是所有设站城市都能实现经济的突飞猛进,但高铁的“吸金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比如国内最早的京津城际铁路,连接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正成为京津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京沪高铁纵贯北京、天津、上海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推动了城镇集群发展,增强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京广高铁辐射带动作用强,把环渤海经济圈、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等经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降低了时间成本。据铁三院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的专题分析,京广高铁京郑段2030年前对全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达到2758.44亿元。
有专家分析,高铁的开通,可以使大城市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动沿线中间地带现有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功能升级,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河南商报)
《机遇和挑战都在高铁线 打好配合战才能实现共赢》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54182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