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6 17:4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期待城市的慢行体系尽快畅通起来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记者 李恒
从过街天桥到非机动车道,城市的慢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舒适度。
当郑州城区“井+环”的快速路骨架基本形成,该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轨交接驳的难题?
随着15分钟生活圈逐渐完善,能就近解决日常问题,身居城市中,享受慢生活,这样的理念直接映衬出城市的宜居程度,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慢行系统逐渐浮出水面。
在即将成为中心城市的郑州,城市慢行系统该如何打造?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该何去何从?
【探访】
非机动车道被占用
行人与机动车混行
沿着百花路的非机动车道,市民老邓骑车从中原路往北。然而,在这段一米多宽的非机动车道上,老邓发现基本没法通行,这段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基本断行,其原因无非是道路被临时停在路边的汽车和电动车占领。
“不是不愿意走非机动车道,而是非机动车道没法走。”老邓无奈地说,郑州市区有很多这样的小路,基本都存在自行车和汽车混行的情况,市民只能在快车道上穿行。
“像文化宫路和工人路这样的单行道,情况更复杂。”河南商报记者跟随老邓骑自行车体验这两段路,当汽车迎面过来时,骑自行车感觉胆战心惊。
“这样的小路还好,严重的是有非机动车道的主干道,因为宽度不够,无法满足通行量,时常有人骑着车冲进快车道。”站在中原路和嵩山路交叉口,不到十分钟时间,近20辆电动车、自行车飞驰在机动车道上。
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如此,自行车爱好者也是无奈。市民王先生说,他们喜欢绕着商务内环骑车,但是在通泰路商务内环内侧交叉口等路段,非机动车道外侧是一个绿化带,然后就是人行道,没有非机动车道,这样的路段只能走快车道。
非机动车道够宽敞
骑车比开车便捷多了
“商务内环外侧建了自行车专用道,与商务内环内侧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王先生说,如果在内环外侧骑车,他和队友都会很自觉地行走在专用道内,人车各行其道。
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遵章行驶的情况并非个例。9月26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在中原路嵩山路北侧观察,尽管下着雨,但是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发现骑车的市民拥入快车道。
“这段路的非机动车道很宽敞,走起来很顺,早晚高峰时,骑车比开车快多了。”一位在雨中等红灯的小伙子说,骑车不走快车道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安全。
河南商报记者从这个路口一路向西,一直到桐柏路,绿化带将这两段道路明显区分开,宽敞的非机动车道很受骑车市民的欢迎。
老邓说,如果非机动车道足够宽敞,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做到遵章行驶、各行其道的。
【疑问】
是车辆太多还是非机动车道太窄?
据媒体公开报道,郑州市目前拥有300多万辆电动车,数量超过机动车,加之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市民对非机动车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出行时,谁都想走在宽阔的道路上,但是对于骑车族来说,这似乎成了奢望。到底是车辆太多还是非机动车道太窄?”老邓说。
根据建设部1995年9月1日出版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m。自行车道路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m,混有其他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4.5m。如果通行能力每小时超过1000辆,则道路宽度要扩1.1到1.2倍。
以中原路以北的嵩山路为例,双向八车道的主干道,目测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只有2m左右。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郑州市多条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存在宽度不足问题。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交通处相关负责人说,非机动车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通行情况也是一直在变,每条道路的情况都是各有不同。
是规划滞后还是规划“偏向”机动车?
有市民吐槽,郑州每条道路的交通情况都是时刻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拥堵的道路和狭窄的非机动车道。
郑州市交通行业一位资深人士曾表示,路权分配不公,有违空间正义。
他说,我们常说“双向六车道、八车道、十车道”,通常被看做一个城市的交通通过能力和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从这点来说,也可以看出来机动车通行被愈发重视,行人、自行车通行则被逐渐忽略。
随着陇海路快速通道、京广路快速通道、三环高架等开通,汽车的速度明显增加了,但是大量的投资放在小轿车出行的速度提升上,为步行出行和自行车通行,投入少得可怜。
对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说,郑州的人行天桥少、非机动车道不足,是因为郑州的交通并非以民为本,而是以机动车代替交通,忽视了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城市交通处在从建设到管理的过渡期?
2016年7月,郑州市政府正式公布《畅通郑州白皮书(2016—2018)》。“绿色出行,优化环境”作为践行畅通郑州四大核心举措之一,位列其中。
白皮书显示,城市交通处于工程建设向需求管理转变的过渡期。从国内外大都市缓解交通拥堵的经验来看,单纯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郑州市工程建设逐步完善,而需求管理刚刚起步,因此未来三年发展重点应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施更加完善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手段,这是解决未来城市拥堵的必然途径。
但是,在不少市民看来,管理与规划需要并行,才能做到真正畅通。
【声音】
郑州要建慢行休闲网
今年年初,郑州要按照生态环保出行理念,构建“一廊、两带、两区、七链、多中心”的绿道慢行休闲网,实施道路铺装的步行、自行车系统建设工程。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常规公交站点500米、轨道站点1公里”范围为慢行接驳重点区域,保证区域内慢行设施完整、通道连续。结合中心城区重点工程改造,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廊道建设,形成内外畅通的慢行体系。
以“统一规划、分区实施”的原则,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近期二七商业核心区、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先行区、龙子湖教育城、龙湖区域试点先行。
根据公示图显示,三环范围内6条道路作为慢行网络改善系统的近期改善工程,将先期进行。南北向分别是花园路—紫荆山路、南阳路—钱塘路—连云路、桐柏路;东西向则是冉屯路—农业路、中原路—东大街—郑汴路、航海路。
据介绍,主城区分三级实施,二七商业中心、CBD商业中心和东站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作为区域级商业中心;高新区商业中心、碧沙岗商业中心和金沙湖商业中心作为城市级商业中心;此外,还有12个片区级商业中心也将实施慢行系统。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郑州市商业体系布局规划构建步行街区,区域级、市级商业中心原则上不低于1条。
(河南商报)
《郑州将构建绿道慢行休闲网 将实现慢行交通全城联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56153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