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民生在线 >

中招改革有新动向 新方案从明年初一新生开始实施

[摘要]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 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增加体育;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破解“唯分数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在考试科目构成、考试内容、成绩计算等多方面都有变化,同时要求...

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中招改革有新动向 新方案从明年初一新生开始实施

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增加体育;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破解“唯分数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在考试科目构成、考试内容、成绩计算等多方面都有变化,同时要求各地自己把握改革的具体细则。

我省现行的中招政策如何?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啥?听听省教育厅是咋说的。

【国家政策】

明确指导意见,各地把握原则制定细则

教育部公布的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今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的负担。

改革后,除语数外三大基础录取计分科目之外,体育也将纳入必考的录取计分科目。

在这四门之外,学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自主选择其它录取计分项目,须文理兼顾,不能仅选文科类或理科类科目。对于其他没有选择的科目,需要达到考试合格。

另外,此次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均纳入评价内容和要求。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是此次改革的另一个重点。譬如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

继续完善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河南现状】

我省早在2005年就已全面实施“两考合一”

据了解,我省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05年就已全面实施“两考合一”,目前实施效果良好;录取计分科目改革方面逐步探索进行。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我省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这七门课程纳入全省省考科目,并纳入中招考试的计分科目,其它学科省由地市组织实施,一般不计入中招录取总分。

为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我省还逐步增加了体育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体育分值由30分增加到70分,理化生实验操作由15分增加到30分。

另外,积极鼓励洛阳济源等地将艺术、信息技术、地理、生物等纳入中招计分科目,并给予适当分值,引导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省实行了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目前,全省各地分配生比例普遍高于当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0%。

【未来方向】

明年入学的初一学生适用新方案

根据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接下来,我省将对中考计分项目进行进一步改革,积极探索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

按照全科纳入的原则,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合理确定全省统一考试科目和地市组织实施的考试科目数量。

从省统考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在国家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必考科目的基础上,文理兼顾,合理确定我省选考科目的构成,初步考虑可能会是一种4+3的计分模式,具体办法须等省教育厅深入研讨后最终确定。

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纳入评价内容,形成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

建立全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完善监督、公示环节,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可用可信。

另外,启动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办一批综合性高中;适当推迟首次普职分流时限,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进一步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省教育厅基教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考改革试点将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我省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改革指导意见的原则,确定符合河南省情的实施细则。


《中招改革有新动向 新方案从明年初一新生开始实施》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57448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