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民生在线 >

中华家谱馆免费开放 收集500多个姓氏的家谱、家训

[摘要]在中华家谱馆内有很多修订好的姓氏家谱 中华家谱馆内的陈氏家训 □记者丁丰林文吴国强摄影 阅读提示|在郑州市丰产路与经七路交叉口的信达大厦院内,有一座中华家谱馆,馆中收藏有涵盖全国各地500多个姓氏的一万多部家谱。自10月14日正式免费开放以来,每天都...

在中华家谱馆内有很多修订好的姓氏家谱

中华家谱馆内的陈氏家训

  

  

  □记者丁丰林文吴国强摄影

  阅读提示|在郑州市丰产路与经七路交叉口的信达大厦院内,有一座中华家谱馆,馆中收藏有涵盖全国各地500多个姓氏的一万多部家谱。自10月14日正式免费开放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人来这里寻根问祖。

  “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每一份家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家训。在这么多不同的姓氏家族中,各自的族训、家训又有哪些特点?记者在馆中查阅了部分姓氏的家谱。

  爱国敬祖,耕读传家,几乎是百家共训

  就记者查阅的部分家谱来看,爱国敬祖和耕读传家几乎是每一个家训里都有的内容。比如西平陈氏家谱的家训里,有“举才立德,敬祖爱国”,魏氏家训里有“事父母,完国课”。项城孟氏族训的开篇一句就是“孝悌忠信,读书务农”,陈氏家训中则有“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的要求,茹氏家训里也有“传家两字耕与读”的记载。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金涛认为,主持家谱修订的一般都是家中的长辈老人,他们心中对传统的忠孝、家国概念看得非常重,所以都会把爱国敬祖列进去。耕读传家,一方面是源于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思想,特别是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对农耕更为重视。另一方面,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和尊重以及参加科举、光宗耀祖的思想,决定了人们在家训中强调“耕读传家”的传承。“如果用现代的观点来解读,耕,是解决了物质问题,读,是解决精神问题,耕读传家,其实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个和谐发展”。

  忠诚爱国,在很多姓氏的家谱中都被列在了第一位。比如甘肃古浪岳氏家训中,对族中男子立有十字约法:忠、孝、节、爱、仁、义、礼、智、信、谨,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忠”。古浪岳氏家谱还有一点和其他家谱不同,就是古浪岳氏家族有自己的“族歌”,歌词就是岳飞写就的《满江红》,这是对岳飞爱国情怀的传承,当然,咱更不能忽略了岳飞是咱河南汤阴县人。

  家训既有时代印记,也与时俱进

  在一些传承了几百年的家谱中,记载的家训很多都留有当时的时代印记。比如在西平县的王氏家谱中,记载的王氏家风就有“不逞小忿,不讼大庭”一句。在江苏扬州裕民洲高氏家训里,也有“禁诉讼”一条,宁陵孟氏族规家训中,也有“戒诉讼”的禁令。

  “这些箴言针对的都是古代一些时期的吏治腐败,家中一旦官司缠身,往往会耗费大量家财,甚至会家道中落,而且在旧时观念里,家族宗法的地位很高,很多家族内部的争议,都通过宗法在内部解决,不会诉至官府。”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会长魏怀习说,现在国家有了公开透明的司法制度,这一条其实已过时了。

  还有一条留有时代印记的家训,叫做“禁溺女”,比如安徽良安高氏家训中,记载有“积功德,禁溺女”的箴言,在魏氏家训中也有一条“戒溺女”。

  魏怀习解释说,在旧时代,普遍存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陋俗,一些人家会将刚生下的女婴投入水中淹死。“当然,这种现象在现代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家族在重修家谱的时候,也会对家训做适当修改,增加一些新内容。”魏怀习说,比如宁陵孟氏在新修家谱时订立的二十一条族规家训中,把爱祖国、拒异教加了进去。还有魏氏的新家训中,也添加了爱国爱家、严守公德等几条家箴。

  良好的家训亦是国家公德

  家训,是一个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魏怀习认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中国历史上,家训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被世代称颂的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一个家庭的良好家训,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也会遭受社会道德的谴责。

  家谱文化中会把家族中涌现出的名人载入家谱,以期望激励后辈,教育子孙。而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也都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家训。比如生于新郑、葬于洛阳的大诗人白居易,为后人立下的家训是: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与邪分歧,居与正为邻……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

  再如宋代的包拯,他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可称是中国古代最严厉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只寥寥的37字,却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已过,仍足为世人风范。

  10月16日下午,中华家谱馆开馆的第三天,22岁的信阳小伙杨辉专门冒雨赶来。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杨辉要来查一查他们村里杨姓人的根儿到底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们家族的家风、家训。”杨辉说,他来到这里,就是想找到自己的“根”。

  家训迸发向上向善力量您家的家训是什么

  包拯给后世子孙留下中国古代最严厉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白居易为后人立下的家训: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与邪分歧,居与正为邻……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

  陈氏家训中有: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仕于朝也,为忠为良……


《中华家谱馆免费开放 收集500多个姓氏的家谱、家训》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68153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