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7 13:19 我要投稿
他带领全村群众,把一个落后村建成全县有名的“红旗村”、先进村;脱贫攻坚战以来,他更是冲锋在前,让全社区原有的149户贫困户减少到只有47户;村里一年一个新面貌,群众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而有着33年党龄、当了32年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他,直到去世,依旧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
——追记省优秀共产党员、确山县朗陵街道办事处洪村铺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启发
记者张新义
2017年10月26日,深秋风凉,寒意沉沉。一大早,确山县朗陵街道办事处洪村铺社区付楼居民组就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他们当中,有确山县委、县政府领导,有朗陵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有社区干部,有邻村群众,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自发地聚集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送别一生坦荡无私、永葆党员本色的党支部书记赵启发。有着33年党龄,干了32年党支部书记的赵启发同志,因劳累过度,于10月24日突发脑溢血去世,走完了他65年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70多岁的贫困户高小喜来了,看到躺在那里的赵启发,不禁老泪纵横:“启发,你咋说走就走了呢?前几天你还到俺家去看我呢。”
老党员高国富来了,面对着赵启发的遗像泪如泉涌:“启发兄弟,你这是太累了,躺着歇歇吧。”
坐在轮椅上的康庄居民组残疾人康小纲和康东民行动不便,得知消息后,互相抱头痛哭:“咱们的好书记走了,真想去他家看看,送他一程。”
一尘不染恪守纯洁性树起一面好旗帜
洪村铺,是个地处确山县和驿城区之间的村子,和杨靖宇将军故里李湾村毗邻,2002年从确山县划归驿城区管辖,2017年2月又划回确山县。
1952年出生的赵启发,从1985年起至去世,一直担任洪村铺社区党支部书记。“32年来,每次换届选举,老书记都是全票当选。”之前担任社区文书、刚刚接任党支部书记的高大毛说。
11月10日,在付楼居民组赵启发的家里,记者看到,里里外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用品。他生前骑了几十年的凤凰牌自行车,寂静地停放在院内,仿佛在诉说着对主人离去的不舍。屋里,除了旧式木方桌、沙发、长条几,就是大包小包的药。
赵启发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从来不用村里的钱吃喝。高大毛说,多年来,无论是省里、市里的还是县里、乡镇的领导,到洪村铺检查指导工作,赶到吃饭的时候,赵启发都是用一碗面片招待。久而久之,“面片村”就成了洪村铺的代名词。
赵启发每次去县里、乡里开会,中午回不来,就在附近的小面馆吃碗烩面。久而久之,面馆老板也认识他了。有一次吃完饭,面馆老板对他说:“别的村支部书记吃饭都点几个菜,你也是村支部书记,怎么每次都是一碗烩面?也太抠了”,执意不收他的钱。赵启发说:“咋吃不都是肚皮饱,讲那排场干啥,我习惯了。”最后,他还是坚持把钱付了。
社区副主任张国旺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赵启发带领村干部到山东青岛为村里购置面粉厂设备时,舍不得住旅馆,晚上就住在人家的厂房里。
赵启发共有三个孩子,女儿嫁到邻村,两个儿子如今一个在村卫生室当村医,另一个在郑州打工。
赵启发的大儿子赵红星,卫校毕业后在村里开办诊所多年。按照国家加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上级部门决定拿出10万元把他的诊所改建成标准化村室。按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赵启发却坚持把村卫生室另选新址,宁可让赵红星多跑几里地去上班。“我爸说了,公家的就是公家的,不能建到自己的院子里。”赵红星回忆。
有一次,村民王得学让赵启发帮助他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补助金后,觉得应该感谢一下老书记,就抱了一箱饮料到他家中,赵启发说什么也不要。王得学看老书记实在不收,就心生“一计”,故意把饮料箱子“不小心”弄破了,饮料散落一地。无奈,赵启发只好收下。然而,第二天他就拿出一百元现金,让村文书高大毛给王得学送了过去。他帮助村民们办事儿,村民感激不过给他送的方便面、饮料等礼品,他如果当时推辞不掉,就会打发孩子们连夜送还给人家。
赵红星还记得上卫校时,别的同学一周的生活费都是四五十元,爸爸每周只给他二十元。有的同学就半开玩笑地说:“亏你爸还是村支书,真是太抠了。”
小儿子赵红震说:“他小时候都是捡亲戚、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有时候鞋子都穿得挤脚了,爸爸还舍不得给他买新的。”
兄弟俩都记得,爸爸生前经常生病住院。每次住院,爸爸都嘱咐他们不要对别人说,为的是不让村民去医院探望他。
赵启发平时生活简朴,经常是馒头就酱豆,吃的菜是自己和老伴在自家菜园里种的。
然而,对于贫困群众,赵启发却是时刻记在心上、慷慨大方。赵启发的发小、康庄组居民康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村里的拖拉机手。“那时启发就对我说,给家里有困难的群众耕地,能少收钱就少收,不收也中。村里吃点亏,也别让困难群众为难。”这是老书记交代他的话。
逢年过节,赵启发都要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看望慰问老党员、贫困户。“老书记对人亲热得很,每次来都是在村头就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走,一点儿架子也没有。”村民高国富说。
在赵启发的感召下,几十年来,洪村铺村风和美、民风淳朴、干群友爱、邻里友好,始终保持在平安中发展、在和谐中进步的良好态势。
一以贯之永葆先进性拼出一个“红旗村”
说到老书记赵启发,社区干部争相诉说着他的好,诉说着老书记为洪村铺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
1986年,刚刚上任一年的赵启发,决心改变村里无主干道路、群众出行困难的状况。凡是认准的事,他说干就干。经过不懈努力,他带领全体村民,硬是在坑洼不平的沟沟坎坎上,修建起两条8米宽的村内道路。
曾在村里当过村干部的郭文明说,赵启发就是实诚、憨厚,启发经常对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时刻想着入党时的誓言;当干部不是为了享受的,是要为群众办实事的。
村内的道路修好了,而洪村铺和邻村连接的道路,以及村民去确山县城、驻马店市区的道路如何通畅,又成了赵启发思量的问题。流经村子的陶河,在给村民灌溉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村民连通外界的阻碍因素。每到汛期,村民只能小心翼翼地蹚水,像踩高跷一样,跨过河中间摆放的几个石磙,穿越而过。
1992年秋冬季节,赵启发带领村民,拿着铁锹、镐头,拉着架子车,开挖河道,治理陶河。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清运土方数万立方米,建起了一座新桥,打通了洪村铺和邻村朱里庄村的村村通道路。谈起拉土方的事,今年80岁的老党员、洪村铺一组居民刘心士记忆犹新:“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启发,当时干得最有劲儿,都是拉着架子车小跑。书记都这么干了,群众咋会干得不起劲儿?”
每到秋冬季节,赵启发都利用农闲时间,带领村民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打牢农业基础设施根基,为增产丰收提供保障。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记得,赵启发和一头毛驴一块儿拉犁头,让人在后面扶着犁把,平整村里的土地。
在他的多方奔走和积极努力下,村里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起了享誉全县的数千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吸引了周边乡、村甚至汝南县、正阳县的农民群众,前往洪村铺购买小麦良种,让全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各项工作都是标杆的洪村铺村,是享誉确山县的红旗村。
1991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曾前往洪村铺村视察农业生产工作,亲切接见赵启发并合影留念,对赵启发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奋斗精神高度赞扬。
康法清楚地记得,赵启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创办村面粉厂的事。康法对记者说,洪村铺村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通过村属大型拖拉机为村民种地,村集体积蓄了10多万元。赵启发召集全村党员,征求大家意见。经表决,村里创办起面粉厂,既方便了群众吃面,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后来,面粉厂承包给河北保定一个面粉加工商经营,定期向村里缴纳承包费。
洪村铺小学因校舍破旧,造成孩子们无法继续在教室读书。鉴于此,上级某部门建议洪村铺小学停办,让村里的孩子到邻村小学读书。听到这个消息,赵启发一百个不同意。“说啥也不能让村里孩子跑大老远地去外村读书。再难,也不能难孩子。”执拗的赵启发,利用村里多年积蓄的钱,于1997年重建起高标准的21间规模教学楼。洪村铺小学,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2013年,已逾六旬的赵启发,尽管身体状况极为不好,仍旧通过不懈奔走呼吁,为全村新打机井70眼,维修老井36眼,实现了全村耕地灌溉全覆盖。也是在这几年间,洪村铺新建各类桥梁52座,极大方便了村民开展农业生产。
洪村铺一组组长刘刚对记者说,就在今年麦收前,他所在居民组旁的水泥路被雨水冲塌陷了。刘刚找到赵启发反映后,赵启发答应他一周内修好。“结果,老书记带着人,真的在一个星期内就把冲毁的路修好了。”
就在他去世前夕,社区新办公室建设已经开始实施,他还谋划着如何建好社区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室,让全社区62名党员更好地学习政策理论,更好地带领群众奔向小康。
一身正气坚持原则性铸起一座好丰碑
创业有成、回社区担任主任的康永强,在面对记者时,几次说“赵叔是我的榜样,不止是工作的榜样,更是做人的榜样。”土生土长的他,被赵启发的精神所感动,决心自费为社区新建办公室。
刁永星是洪村铺今年初划归确山管辖后,县综合执法局于4月派驻洪村铺的第一书记。说起老书记,这位35岁的壮年男子不禁失声痛哭。刁永星说,在他的眼里,老书记就是一个和蔼的长辈。有一次,朗陵街道组织开会,刁永星考虑到老书记年纪大了,耳朵也聋,就想着和以往一样,开完会回来后再写给他看。谁知,这次老书记生气了。因为,这是一次关于脱贫攻坚整改会战的重要会议。“当时看老书记生那么大的气,我也不理解,心里还觉得委屈。后来,老书记对我说,‘脱贫攻坚的事,一刻也不能耽误,我当时对你发了火,现在给你道个歉’。原来,老书记是为贫困群众着急呀!”
张国旺还记得,有一年冬春植树造林,赵启发看到有的树苗栽的不直,就坚持让返工。“对待工作,他就是这么认真,一点儿也不含糊。”
朗陵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成良对记者说:“通过几个月来和赵启发同志工作中接触,深感在他的身上处处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优良品质。”
确山县产业集聚区常务副主任王仲秋,他和赵启发也很熟悉。“赵启发心里想的都是工作,走得这么突然,可惜了,太可惜了!”
确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陶玉强,曾在古城乡任乡长,当过赵启发的直接领导。尽管已过去20多年,他还记得有一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赵启发把村里收的统筹提留款给群众买化肥用了,没有交给乡里。“先斩后奏”的他事后才向陶玉强汇报,并保证收秋后上交。陶玉强非常了解赵启发一心为公的秉性,相信若不是为了群众解决迫在眉睫的实事绝不会这么干,就对赵启发说:“除非你老赵敢这么做,也只有你老赵这么做才能让我放心。”果然,收秋后,赵启发如数把钱款交到了乡里。
在处理赵启发的后事时,看到他家徒四壁的状况后,确山县、朗陵街道有关领导问他的妻子和几个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里人一致表示,没有任何要求!
在赵启发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的荣誉证书。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大多数是省、市、县、乡镇(街道)授予他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几十年坚定着共产党员信仰的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群众中矗立起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
如今,洪村铺社区一班人正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老书记的遗志,带领社区2700多名群众,昂首阔步,继续前行,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告慰老书记的在天之灵。
在洪村铺社区院子里,有一棵生长了几十年的杨树,枝叶繁茂,昂扬向上。群众都说,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老书记的音容笑貌。老书记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赵启发: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69925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