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8 09:00 我要投稿
窝在地沟里的李向前 慎志远 摄
人民网郑州1月16日电 数九寒天,河南多地气温已低至零下,郑州铁路局洛阳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冷得像个“冰窖”。1月10日一大早,内燃机车钳工高级技师李向前窝在地沟里给一辆刚入库的机车做“体检”,此时的他额头上挂满了汗珠。
“功过就在一瞬间”
“我从小就喜欢鼓捣手艺活儿,最大的梦想是当火车司机。现在当上了火车检修工,也不错。”1995年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李向前就来到洛阳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一干就是22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线路上跑的几百台机车到点进来‘体检’,跟人一样,身体健康才能多拉快跑。”李向前说,机车上的零部件极多,检修工需要对机车结构、部件名称及工作状态非常熟悉,就像医生手术时需要熟悉患者的器官一样。
刚上班那会儿,看到师傅们能把一辆“趴窝”的火车修好,李向前羡慕不已。他利用业余时间蹲地沟、钻机械室,反复练习拆、修、装、量,不懂就向老师傅讨教,配件数据、故障现象、处理过程等记满一个又一个笔记本。
凭着这股韧劲,李向前在岗位上练就出一套“锤敲、眼看、手摸、鼻闻、耳听”的检修绝活。这位普通的一线铁路工人创造了检修机车4000余台零故障,维修、复检内燃机1万余台零质量问题的纪录。
“他闭着眼睛都知道各个零部件位置,听一下声音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说起李向前,朝夕相处的工友竖起了大拇指。
李向前所从事的内燃机车走行部检修工作,油污多、配件重、风险大。一辆机车入库,首先由李向前接手,对机车进行全面“体检”,等到机车检修完毕时,再由李向前检查把关。机车体积大,“时蹲时跪时弯腰”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走行部工作的要求极高,如果不弯下腰的话,一些部件就看不到,一些隐患就发现不了。”李向前说。
李向前告诉记者,每台机车走行部的检修,要依次检查车钩缓冲器、转向架构架、轴箱弹簧、减震器、牵引电机、齿轮箱等176个零部件,仅是需要检查的螺丝和开口销就有778个,全部检查下来要俯身步行2公里、下蹲68次、过程需要六七个小时。“功过就在一瞬间。如果因为粗心大意让机车带病运行,将会给铁路运输造成危害。机车的质量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必须用心干、认真干,才能保证机车的质量。”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望闻问切”检修绝活,李向前还是一个技术创新上的能工巧匠。2013年,铁道部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李向前内燃机车钳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设立以来,李向前先后带领工作室成员解决内燃机车齿轮箱漏油、抱轴瓦发热、增压器故障断网等48项技术难题,累计节约成本达700多万元。
2015年,在技术攻关、设备改造、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向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从一名中专毕业的“铁路蓝领”成长为“大国工匠”。
2017年,李向前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是郑州局集团公司唯一的一名代表。
“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后,我浑身充满了力量。特别是总书记在报告中高度关注技能型人才建设,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这是对我们基层工人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十九大闭幕后,李向前积极投身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奔赴各市县乡村宣讲十九大精神,与党员职工座谈,分享切身经历,交流学习体会,切实让党的十九大精神下车间、进班组、到现场。
“把十九大精神学透后,最终目的还要落实到工作上。通过在工作岗位上具体的创新、创效的方法,来实现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向前说。(慎志远、肖懿木)
《“机车医生”李向前:让火车头动力更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72635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