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7 08:56 我要投稿
□蔡新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一论断创造性地道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归纳起来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两项要求、把握三个着眼点。
围绕一个目标:思想上团结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的诸如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通俗用语,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指向——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看,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因此,必须把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奋斗目标。
从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看,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政治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观念上层建筑则起指导作用。只有实现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才能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提供理论指导和舆论支持。
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看,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绝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巩固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坚持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97年的历史中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就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马克思主义“三化”),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主线。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实质是解决理论直面的空间、时间、人间问题。中国化要求面向中国大地、结合中国国情,时代化要求面向中国当代、契合时代要求,大众化要求面向中国人民、适合群众口味。马克思主义“三化”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理论成果,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长期的任务,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
突出两项要求:凝聚力和引领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具备强大凝聚力,才能真正发挥凝心聚魂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乃至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本性和服务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民为本,服务群众,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性和主导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渗透意识形态工作各方面,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根本所在。
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支撑,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性和亲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增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坚持以对外话语体系为依托,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性和认同性。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把握三个着眼点: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思想上团结统一的综合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着眼点。
着眼于坚定理想信念,使之成为人们心中的明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因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要通过教育,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着眼于坚信价值理念,使之保持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行政行为等都置于核心价值理念的统摄之下”。我们要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社会生活,让人民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着眼于坚守道德观念,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这就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并使之内化为人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省委网信办副主任)
原载2018年3月28日《河南日报》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75684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