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2 19:38 我要投稿
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近年来,新安县以党建统领工作,提高了全县干群的凝聚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好了党员队伍,建强了基层干部队伍,全县308个行政村旧貌换新颜。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程慧娟 萌友 郭建立/文 记者 李书宝 萌友 许金安/图
(在石寺镇渠里村,村室旧貌换新颜,村干部工作更便民)
村室旧貌换新颜 干部服务更贴心
4月12日,蒙蒙春雨滋润着远山,古老的新安县露出清秀模样。虽然已过中午12点,新安县南李村镇江村村党支部书记江荣克和几名村干部还在村里忙碌着。此时,大喇叭里正播着新闻,响彻全村角角落落。
今年以来,南李村镇在全镇31个村安装广播系统及视频平台,各级会议精神、工作安排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以及召开视频会议传达到各村。
江村村党群服务中心不大,装饰成徽派建筑的青砖白墙,别有韵味。近年来,新安县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新建、改建基层165个组织活动场所,全县308个行政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全部整改提升。
距离江村村20多公里外的渠里村,是新安县石寺镇较早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的村子。“能办成的事抓好落实,办不了的事做好解释”是该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原则,便民服务中心每天至少有5名村干部为群众服务。
11日下午,一位村民找来,她的女儿符合中考加分政策,报材料的时间马上截止了,可需要的准生证却找不到了。渠里村妇女主任刘淑贞二话不说,和她一起到镇里、县城跑了一下午,顺利补办了证件。
划底线、立“家规” 建好党员干部队伍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关键在于建好党员队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安县铁门镇土古洞村,就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1985年至今,郑向东一直担任着土古洞村的党支部书记。“义务劳动、捐款捐物,土古洞村的党员干部永远走在前面。”郑向东说,早在新安县确定每月15日为全县党员活动日之前,该村早已每月组织党员学习和义务劳动,起初只有党员参与,现在群众也自愿参与劳动,一次劳动出动二三百号人是常有的事。
在新安县各村党群服务中心,都能见到《党员十条行为底线》《村干部十项“家规”》等,在行为规范上为党员干部立规矩、树标杆、定奖惩,引导基层党员和干部创先争优。
新安县石井镇山头岭村有66名党员,是全镇党员人数最多的村子。山头岭村要求每月15日在家党员必须回村开会,并建立了微信群,组织远在外地的党员上微党课,还不定期把流动党员集中到县里开会,保证每名党员都能参与学习。
如今,新安县已累计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6000余次,还组建了12人的党建宣教团,常年巡回各单位开展党务和党性教育培训。
种樱桃、养东北貉 因地制宜拔掉穷根
新安县南李村镇懈寺村,是周边小有名气的“明星村”。街道房屋规划整齐,一排排三层小洋楼格外让人羡慕,2015年以前,这里的940余名村民还住在水路不通的两条深沟里,出门靠走路,吃水靠水窖积攒的雨水,收入只能靠种地和打工。2013年开始,村干部们多方筹资开建新村,用了3年时间搬到了如今的居住地。
要想拔掉穷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关键。懈寺村成立了农业服务公司,流转4500余亩土地,种植石榴、樱桃等果树,走农业产业化路线。此外,该村还建设了占地1100平方米的吨包加工车间,被确定为省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
石井镇山头岭村也是一个贫困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至今还有66户238人未脱贫。村干部们考察之后,决定发展东北貉养殖,并通过互助社资金、贷款等方式筹资40余万元,建起了养殖场。当初引进的300只种貉如今已繁殖了1000余只。去年年底,养殖场一次性卖出280余只,收入十几万元。如今又扩建了养殖场,准备发展狐狸养殖,利用到户增收资金,至少带动80户贫困户脱贫,每年每户有1500元分红,连分6年。
为提升基层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新安县率先在全市提出村级组织建设平台和集体经济平台“双平台”建设,集中对308个村级组织进行法人资格授权,投入500万元集体经济引导资金,力争3年内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
自掏腰包修村路 服务乡亲无怨尤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优秀党员和村干部模范将根扎在基层,带领乡亲走进美好生活。
石井镇山沃村党支部书记张勤英,是全镇唯一一名女支书。早年她和丈夫在外经商,2014年时,村民希望他们回乡带领群众致富。当选支部书记后,张勤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修了2.3公里入村路。距离村部最远的村民小组没水吃,她联系车辆常去送水,让65户村民不再吃雨水,还计划着为他们打一眼深井。
张勤英深知,要有产业支撑,才能让群众稳定增收。在她的努力下,山沃村建起了一家毛绒玩具加工厂,解决了周边多个村子留守妇女的务工问题。如今在石井镇的支持下,她在镇里一处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立了分厂,方便那里的群众务工。
青要山镇黄北岭村驻村第一书记程伟,任驻村书记已5个多月了,在洛阳市人社局工作的他,到任后不仅做好肉牛养殖扶贫项目,还积极促成了养牛场二期项目的实施。原有养牛场带动了32户贫困户脱贫,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带动200户贫困户增收,村里集体经济每年也将增收二三十万元。
时光飞逝,新安县的党建工作已形成了与脱贫攻坚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互助共赢的局面,引领新安发展的脚步不停向前。
《县之使命 新安│从住深沟到建洋楼 党建引领按下脱贫“快进键”》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77166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