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民生在线 >

“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什么”特稿之四:发展之变

[摘要]图为百花园世界之窗一角 资料图片 26年,之于历史长河不过是惊鸿一瞥;26年,之于老区信阳的发展历程,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岁月。 一路春风一路歌。信阳茶文化节,已经举办25届,跨越时空26载。茶文化节,不仅成为茶界的盛会,而且办成了市民的节日。 省人大常...

  

  图为百花园世界之窗一角 资料图片

  26年,之于历史长河不过是惊鸿一瞥;26年,之于老区信阳的发展历程,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岁月。

  一路春风一路歌。信阳茶文化节,已经举办25届,跨越时空26载。茶文化节,不仅成为茶界的盛会,而且办成了市民的节日。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表示,要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力争把信阳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生态茶区、中国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发展思路:从零的突破到持续创新

  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意味着突破。在20世纪90年代初,老区信阳要创办一个茶叶节会,更是如此。

  1991年年底,举办茶叶节的想法在信阳刚提出时,意见很不统一,不少人认为,作为一穷二白的大别山贫困地区,很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闲钱“擦粉”呢?

  办茶节,事关重塑信阳毛尖品牌,事关千万茶农生计,事关地方招商引资,事关提升信阳整体形象!时任信阳地委主要领导举重若轻、一锤定音。此后,地委、行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最终毅然决定:即便是勒紧裤腰带,也要举办茶叶节!

  一次发展思路零的突破之后,跟进的是连年成功办节的不断创新。

  创新,首先反映在办节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上。从第一届信阳茶叶节创办至今,每一届的指导思想中除坚持“茶叶”“开放”“经贸”等基础性元素外,总有内容更新。

  于是,第二届茶叶节的指导思想就变成了“以茶为媒,茶叶搭台,经贸唱戏,广交朋友,扩大开放,促进工作,发展经济,振兴信阳”,把“以茶为媒”具化为“茶叶搭台,经贸唱戏”;第五届茶叶节的指导思想又提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突出经贸,提高效益”,政府搞服务,企业是主角;从2017年第25届开始,茶文化节有了“茶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的新定位。

  不仅如此,从2002年举办的第11届信阳茶叶节开始,有8家企业赫然显示在茶叶节的协办单位名单上。企业协办茶叶节,首开信阳政府与企业联合办节之先河。

  办茶文化节的出发点是扩大开放,落脚点在经贸唱戏,其核心就是招商引资。而正是发轫于茶文化节的项目签约,信阳经历了从起初粗放式招商到近年来“按图索骥”式精准选商的创新转变。

  思路引领出路,思路决定出路。信阳办节思路的转变,带动了发展思路的拓展与创新。发展思路从过去单纯地抓好农业,到现在一二三产协调并进,再到“一市一区三枢纽”的发展定位。如今,初步实现了农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工业由遍地开花到向产业集聚转变,三产由传统服务业向金融、信息业的转变。

  发展路径:从个体兴业到共同致富

  从种茶到兴茶,从茶叶到茶业;从曾经难以走出大山的土特产,到农业增收增效、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从第一次力排众议的搭台唱戏,到打造成为地方扩大开放的最佳窗口、招商引资的最佳平台;从小商小贩提货街头待价而沽,到龙头企业、驰名商标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到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26年间,信阳这座城市在发展中,已经经历了太多量变、质变甚至蝶变,而这一切,都注定与茶文化节有关。

  今年4月20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首批“中国制茶大师”(绿茶类)名单确定并公布,我市茶人伍德军、周其鹏名列其中。这两位坚持手工炒茶30余年的本土茶人,如今分别是知名茶企的老总,拥有自己的茶基地、茶品牌。两位制茶大师,让信阳毛尖这个自然的精灵变得更加醇香高贵;而信阳毛尖也成就了两位制茶大师,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伍德军、周其鹏显然是信阳茶人中屈指可数的佼佼者,而更多信阳茶农同样在毛尖茶香的氤氲中,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了发家致富。

  作为信阳毛尖核心产业的浉河区,近两年通过大力发展茶产业,带动原有37个贫困村40000名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与此同时,浉河区政府还结合环南湾湖乡镇实际,积极谋划茶旅融合发展,倾力打造茶旅融合精品观光带,打造城市旅游新名片,而这一工程受益最大的,就是区域内的茶农老乡。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210.8万亩,年茶叶产量6万吨,年总产值达10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广大群众发展特色经济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这是一组枯燥罗列的数字,也是一组魅力四射的数字。

  在1992年举办的首届信阳茶叶节上,完成招商签约57项,总投资4.52亿元;

  2001年第10届茶叶节,招商引资共签约84项,总投资8亿元;

  2012年第20届茶文化节,招商引资共签约合作项目90个,总投资达269.12亿元;

  2017年第25届茶文化节,这一年的节会又增加了河南省“5+2”经济合作活动,全市共达成合作项目107个,合同金额517.23亿元。当天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的项目就有54个,总投资高达354.45亿元……

  从1992年至今,信阳通过连续举办25届茶文化节,累计招商引资逾1500亿元。

  数字更是直观、喜人的,它在记录着量的积累。而那些数字背后质的提升和飞跃,虽悄然发生却意义非凡。

  2017年5月20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此发布,信阳毛尖力压铁观音、普洱茶等名茶,排在“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紧跟西湖龙井之后。这是继1958年之后时隔半个多世纪,由原国家农业部再次组织进行的第二次中国十大茶叶公用区域品牌评选,奖牌含金量非同一般,这是对信阳毛尖“质地”的又一次权威认定。

  风从中原来,潮起大别山。茶文化节办节上一些更具实效和含金量活动的加入,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办节质量乃至招商引资、经贸活动质的飞跃,推动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精准扶贫,信阳探索实践的产业扶贫“八种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产业集聚,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催生信阳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敢想敢闯、站立全局、勇于担当的信阳人,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干出了成效、干出了经验、干出了样板、干出了典范,形成了一大批“信阳模式”“信阳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这些成果和经验,不仅成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而且展示出信阳经济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强大的发展后劲。

  “办好茶文化节,通过茶+经贸茶+旅游的方式,实现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正如市长尚朝阳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茶叶正成为茶都信阳的致富之源、老区腾飞的产业之基。”

  一年一度春风劲,振兴发展日月新。信阳茶文化节发轫于改革开放的春天,也注定灿烂于复兴发展的新时代。而今天,信阳广大干部群众正瞄准建设实力信阳、生态信阳、活力信阳、诚信信阳、清风信阳“五个信阳”的奋斗目标,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四张牌”,正在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今日社评

  创新加快发展

  从1992年以来的26年间,除了2003年因为“非典”当年中断外,我市已成功举办了25届茶文化节。信阳茶文化节已成为中国茶界公认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真正办成了中国茶界的盛会。

  想当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特色的节会曾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但时至今日,延续下来且保持较大影响力的却是凤毛麟角。那么,信阳茶文化节为何如此久负盛名、历久弥坚呢?关键,就在“创新”二字。

  因为办节理念、模式、内容上不断追求创新,不断地求变、求新、求实,信阳茶文化节才屡办屡新,才有影响力、吸引力。茶文化节的创新发展,源于市委、市政府带领信阳人民在发展振兴之路上不断地探索、突破与创新。而一届一届茶文化节成功举办所积累的经验,又反作用于信阳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新时代大力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信阳茶文化节从第25届开始,明确了“茶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的节会定位;而今年,在茶节活动中首次增加了信商大会、出口茶企与“一带一路”国家对接洽谈会等重头戏,这些,无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举措。创新推动发展,创新加快发展。(记者 华唯 程云)

  相关报道:

  “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什么”特稿之一:观念之变

  “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什么”特稿之二:城市之变

  “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什么”特稿之三:茶乡之变


《“茶文化节给信阳带来了什么”特稿之四:发展之变》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77371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