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民生在线 >

鸡公山下“绿”生“金”

[摘要]浉河区茶园面积达60万亩,是全国第一大绿茶产区。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驻商丘记者王平本报驻信阳记者胡巨成 从信阳市区沿107国道向南驱车约40分钟,便来到了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这里位于著名景区鸡公山下,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但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该...

  浉河区茶园面积达60万亩,是全国第一大绿茶产区。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驻商丘记者王平本报驻信阳记者胡巨成

  从信阳市区沿107国道向南驱车约40分钟,便来到了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这里位于著名景区鸡公山下,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但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该乡“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全乡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1.2万亩,山林面积却有11万亩。

  由于地处南湾湖和石山口水库上游,鸡公山景区脚下,生态建设成为工作重中之重。因为107国道从该乡穿过,改革开放之后,村民们眼界变宽了,脑子变活了,想出了很多发家致富的点子,但也上马了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

  如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浉河区委书记翟晓宾告诉记者,为了让浉河区的水长绿、山长青,区委、区政府痛下决心,在南湾水库、中小河流上游,划定禁养区,210家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将柳林乡171家矿粉厂全部取缔,土地绿化或复垦。

  打造“金山银山”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帮助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翟晓宾说,关键是要转变思路,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无污染产业。必须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经济发展,既要让群众享受到美好的环境,也要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

  “我现在种植大棚灵芝,一亩地毛收入2万多元,除去人工等成本,纯收入也有1万多元。”8月23日,柳林乡堰冲村村民舒明星告诉记者。

  常年在外“闯荡”的舒明星不仅学会了灵芝、白木耳的种植技术,还掌握了灵芝孢子粉的销路。灵芝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白木耳被称为“穷人的燕窝”,市场前景一直很好。

  于是,乡里把他请回来,利用山上淘汰下来的杂木发展灵芝、白木耳种植。目前,在舒明星的带动下,当地灵芝种植基地已超过50余亩,年产灵芝孢子粉近4万斤,年纯利润50余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民栽培白木耳,年产成品可达6万至10万斤。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为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舒明星又成立了农博农业专业合作社,聘用周边群众参与劳作,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鸡公山山好水好。柳林乡利用当地坑塘多,水稻种植面积大的优势,发展小龙虾养殖。他们先后到湖北孝昌等地考察学习养殖技术,同时引进沛鸿(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成立了益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同贫困户签订技术、销售协议,共同发展。

  如今,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板栗、茶叶、食用菌、小龙虾等,成为浉河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产业,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③9

  记者手记

  从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来到群山环绕的信阳采访,在享受信阳优美环境的同时,感受最深的就是,虽然都是农业大市,两地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发展的产业也不相同。但是,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的理念是相同的;一面关停污染企业,一面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做法是相同的。这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心中,贯穿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人人遵守的自觉行动。


《鸡公山下“绿”生“金”》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mszx/82970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