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海南万宁一农户因拒绝搬迁被断电断水23年

[摘要]人民网海南视窗5月18日电(记者 宁远)“家里终于有电了,比中了大奖还高兴。”今年54岁的陈运弟是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的下岗职工,家住该农场原五管区37队。20年前,因为他家附近要上马一个名为“海日丽兴隆度假村”的项目(后因泡沫经济成为烂尾工程被拆除...

  人民网海南视窗5月18日电(记者 宁远)“家里终于有电了,比中了大奖还高兴。”今年54岁的陈运弟是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的下岗职工,家住该农场原五管区37队。20年前,因为他家附近要上马一个名为“海日丽兴隆度假村”的项目(后因泡沫经济成为烂尾工程被拆除),他和家人被要求搬至他处,因为认为新的安置点房屋太小及赔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拒绝搬迁,后来便被断了水电,这一断就是23年。

  不过,陈运弟一家在不断为改变自己的境遇四处奔波的同时,并未失去生活的信心,硬是凭着煤油灯、充电灯供出了6名大学生,2名研究生。日前,在媒体的关注下,当地相关部门终于恢复了他家的供电。

  因拒绝搬迁而被断水电

  陈家的水电被断,与上世纪1990年代的海南房地产开发热潮有关。 20多年前,兴隆就已成为众多外来投资者的“热土”,旅游度假村、地产项目等遍地开花1991年前后,一家名为“海南深宝联合实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向万宁市有关部门申请兴建皇家丽宫等项目,并于1992年5月取得相应土地的使用权。该项目涉及到五管区37队周边土地。该项目开发商也于1992年5月,取得相应土地的使用权。

  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管委会相关文件显示,兴隆华侨农场五管区37队原居住58户、共计约280人。由于当地的旅游项目开发,原五管区37队居民要搬至改管区32队新居民点居住,大多数人已搬迁。陈运弟家五兄弟,除其大哥外均拒绝搬迁,兴隆华侨农场“多次动员他们搬迁未果”。

  陈运弟一家拒绝搬迁的原因一是赔偿问题,二是认为分给他们的安置房太小:“按照农场当时的政策,一户人家8人以上才能分到一套房。我们兄弟5人住在37队的老房子,一共14人,农场只能分给我们两套8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兄弟都成家立业了,还有父母居住在一起,这点房子叫我们几个家庭怎么住?”

  除此之外,陈家还因为土地赔偿问题对农场有意见:“当时项目开发征用了我们的土地,我们种植的椰子树等地面作物被毁,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于是,陈运弟和家人坚持不肯搬离,扔住在父亲年轻时候修建的老房子里。让陈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991年上半年的一天,突然来了一帮人,将通往陈运弟家的电线剪断,电线杆也被挖倒运走。更让陈运弟一家难以理解的是,37队唯一的一口水井,也被开发商填埋。

  由此,陈家彻底被断水断电。

  点煤油灯给孩子读书写作业

  父辈在这个地方居住了近百年,从最初的点煤油灯,到用上电灯照明,如今再次回到了“煤油灯时代”。陈家上下十多口人都感到没法接受。

  “他们断我家的电,就是想逼我们搬走。”陈运弟称,在自己被断电之后,他家先后向多个部门反映,希望能恢复用电。“没有人管这件事,最先去找农场的领导,他们说是供电部门断的电;我们又找到当地供电部门,他们却说‘不知道是谁断的电’,让我们去找当地政府部门。”陈运弟称,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无数次去找过,但没有人承认是谁断的电,也没有部门来解决这一问题。

  断电不仅给陈家10余口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也对小孩的学习成长影响很大。陈运弟告诉记者,家里被断电后,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儿子也没有出生。而到了一对儿女上小学后,家里没电灯照明,可愁坏了陈运弟和妻子符春英。

  “孩子们写作业,只能点煤油灯了,一盏不行,就再买一盏,豆大的煤油灯灯光,怎么能看清楚书本上的字?”陈运弟说,常常看着孩子在煤油灯下一笔一画写作业的时候,自己的心都碎了。为了孩子们更能看清书本上作业,陈运弟上街上拾了几块白色塑料板子,围在煤油灯周围,通过光线的反射原理,让孩子的书桌能够多少亮堂一些。

  而与陈运弟一对儿女一样,其他兄弟家的孩子也是坐在昏暗的煤油灯前,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我家孩子一出生就没见过家里的电灯光是啥样子,经常与他姐姐坐在一起,在煤油灯下读书写作业。”陈运弟告诉记者。后来因为妻子打工的酒店老板好心帮忙,给家里拉了一条电线,陈家过了一段短暂的光明夜生活。但大部分夜晚,他们都是依靠煤油灯和充电灯来度过漫长的黑夜。

  一家6名大学生2名研究生

  陈运弟的女儿陈娜娜(化名)告诉记者,童年的记忆在都灰暗度过的的,当初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家里能用上电灯照明。

  “我家被热闹喧哗包围,对面的马路上就是高楼林立的宾馆、酒店,而我家却是伸手不见五指,靠点煤油灯度日。”陈娜娜告诉记者,她与弟弟最难熬的日子,就是上小学和初中的那段日子,“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时间长了,眼睛酸痛。”

  陈娜娜说,那些日子确实很苦,还好有父母坐在身边陪伴,“爸爸妈妈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有骨气,要有理想,遇到什么困难,要有勇气面对,多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父母的鼓励下,陈娜娜与弟弟用读书的方式互相激励,希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陈娜娜曾经在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到自己的童年:“夜幕降临,我们小心翼翼地端出煤油灯,划根火柴将煤油灯点燃,照亮漆黑的夜晚;但是,这微弱昏黄的火光,在那漆黑的夜里显得无比的冷清与凄凉。”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陈姓家族的孩子学习特别能吃苦,学习成绩也出奇的好。

  “我们这个家庭的孩子,很听话很懂事,老师经常表扬他们。”陈运弟告诉记者,在孩子们自己的努力下,陈家的6个孩子相继考上了大学。记者了解到,陈运弟家的一对儿女,女儿陈娜娜在福州大学上研究生,儿子在北京化工大学上学;陈运弟的大哥女儿考上中南民族大学,也是一名女研究生,儿子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陈运弟的二哥两个女儿,在海南本地大学上学,其中小女儿学医。

  点煤油灯23年,陈家相继出了6名大学生2名研究生。这也是陈家感到十分幸福的事情。但让他们痛惜的是,由于长期在煤油灯下学习,陈家走出的6名大学生(研究生),几乎每个眼睛都是深度近视。

  媒体关注恢复供电

  今年3月25日,陈家彻底结束了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而告别煤油灯转机,是因为陈运弟的妻子符春英被人殴打致伤。陈运弟是农场的下岗职工,而妻子符春英在家附近的一家酒店打零工。尽管日子过的很清苦,但夫妻俩还是将一对儿女送上了大学之门。而最让陈运弟耿耿于怀的是,当初旅游开发项目征地时,砍掉了他家一批树,但至今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而事实上,原项目开发商因为种种原因,将项目建成了烂尾工程,后又被拆除。


豫都网微信

《海南万宁一农户因拒绝搬迁被断电断水23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2113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