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李克强与进城农民"拉家常":农村好还是城里好?

[摘要]7月24日,山东德州袁桥社区,李克强与居民拉家常。当日,李克强将这个普通社区作为山东考察首站,调研新型城镇化农民进城后是否能得到实惠。 原标题:总理与进城农民凉亭拉家常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简政放权不仅要从最先一公里做起,还要打通中间环节和最后一公...

  7月24日,山东德州袁桥社区,李克强与居民拉家常。当日,李克强将这个普通社区作为山东考察“首站”,调研“新型城镇化”农民进城后是否能得到实惠。
 
  原标题:总理与进城农民凉亭“拉家常”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简政放权不仅要从‘最先一公里’做起,还要打通中间环节和‘最后一公里’,要防止各环节截留改革红利。”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说。
 
  考察简政放权,询问放管是否到位
 
  昨日,李克强来到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政务大厅,逐一询问3位办事员和5位前来办事的群众,仔细了解简政放权在中间环节是否畅通?放管是否到位?
 
  总理强调,简政放权不仅要从“最先一公里”做起,还要打通中间环节和“最后一公里”,要防止各环节截留改革红利。
 
  考察企业,承诺推荐“云计算”
 
  昨日,李克强考察山东浪潮集团时,企业负责人向总理大胆“提要求”:“希望您像支持中国高铁一样,支持国产‘云计算’关键应用主机走向海外。”李克强当场承诺,今后出访不仅会推销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也会向全球市场推荐中国的“云计算”。
 
  李克强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问得十分仔细。随即,他把相关部门负责人叫到身边“现场办公”,要求他们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与企业信息技术平台有机对接,建立统一综合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
 
  现场:总理与进城农民凉亭“拉家常”
 
  考察山东“首站”选择德州袁桥社区,调研“新市民”是否满意舒心、得到实惠
 
  24日,山东德州袁桥社区,李克强走进社区广场的小凉亭,随意坐在一张小石凳上,像一位普通的街坊邻居一样,和围拢过来的居民们有说有笑地“拉家常”。
 
  “农村好还是城里好”
 
  “你们觉得日子怎么样?是农村好还是城里好?”李克强笑着问。
 
  “当然是城里好!”坐在总理右手边的王丰元老人抢着回答。
 
  71岁的王丰元曾经是邻县的一位乡村教师,退休后跟着外出打工的儿女搬到德州,又在年近古稀的时候“上楼”,当上了“城里人”。在袁桥社区,70%的居民都是像他这样的进城农民。
 
  这也是李克强将这个普通社区作为山东考察“首站”的原因。当总理与“新市民”们气氛融洽地拉家常时,他真正关心的是“新型城镇化”的基层实践,是农民在进城后是否能真正满意舒心、得到实惠。
 
  谈话中,王丰元向总理一一列举进城的“好处”:楼房有马桶,不用出门上厕所;家里厨房用上了天然气和抽油烟机,再不用忍受烧柴火的烟熏火燎。
 
  “住楼干净!”他一本正经地总结道。
 
  王丰元每说一条,李克强就掰下一根手指头替他数着。他还亲切地称呼王丰元“老王”,让原本有些紧张的王丰元越说越来劲:“城里生活设施齐全,看病办事都方便;路修得好,下雨也敢出门。现在坐车也方便,公交车出门就有,十分钟一趟,不像农村还要等半天,下雨天还得淋着……”
 
  “这已经有5条了!”李克强说。
 
  “还有呢!以前在农村,买东西都要去镇上的集市,现在出门就有超市。还有学校,孙子上学也方便……”王丰元还想继续,却被居民们的笑声打断了。
 
  李克强笑着点头:“看来,这都是你的切身感受。”
 
  “和种地比,哪个收入高”
 
  站在总理对面的李凤荣是本地的村民,如今也“上楼”变成了“新市民”。她接过话头向总理补充:“城里就业方便,我都40多岁了,还能找到工作。”
 
  “你做什么工作?”李克强立刻感兴趣地追问。
 
  李凤荣说,自己在附近的一家太阳能企业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是1800元。
 
  “和种地相比,哪个收入高?”李克强继续问。
 
  “哎呀,现在可是高多了!”李凤荣捂着嘴嘿嘿直笑。她给总理算了笔账:家里有半亩地,一年劳作纯收入最多5000元;现在在城里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就抵得上过去半年”。
 
  “现在家里有地暖,再也不用烧煤球。”李凤荣乐呵呵地说,“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也是‘城里人’了!”
 
  “能否享受同等服务”
 
  进城农民能否真正像李凤荣这样在城市“落地生根”,一直是李克强关注的问题。
 
  24日当天,他还考察了社区附近的配套企业,并且特意到社区警务室询问民警,进城农民“户口能否落下”、“办手续方不方便”、“能否享受和市民同等的服务”。
 
  他特别强调,一定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
 
  “我在警务室碰到了几个正在办户口的进城农民,他们说,乡亲们大多数都愿意进城,都想上楼,你们的感觉呢?”李克强坐在凉亭里,询问周围的居民们。
 
  坐在总理左手边的邱振生点头表示赞同。他是本地村民,拆迁、“上楼”时按照政策,分到两套房,现在不仅生活环境变好了,医保、低保的金额也都有所增加。
 
  “你是不是还有租房收入啊?”李克强问。
 
  邱振生一拍大腿:“哎呀,我还没说,您咋就知道了?”
 
  大家都乐了。邱振生告诉总理,自己每月租房的租金有800元,而那些租房的租户,大多也是在这里打工的农民工。
 
  “他们想不想进城?”李克强问道。邱振生说,城里工作机会多,生活条件好,他的租户也“都想进城”。
 
  要让生活再上“新高楼”
 
  随着讨论气氛越来越热烈,李克强也在这个进城农民聚集的社区里,回忆起6年前一次农村考察的经历。
 
  “当时我和村民座谈,一位崔大嫂告诉我,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他说。
 
  李克强介绍,政府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让传统的农民进城,过上城里的好日子;另一方面也让留在村里的人有条件经营更多耕地,获得更高的收入,生活同样得到改善。
 
  “我当过农民,深知传统农民的艰辛不易。”他坐在小小的石凳上说,“你们已经从传统农民变成了现代市民,从平房住进了楼房,日子越来越好。未来还要让你们的生活再上‘新高楼’!”(肖楠)
 
  纵深:考察城镇化,重点看民生
 
  李克强总理到山东考察,与“新市民”们拉起了家常,以此考察新型城镇化是否给进城农民带来了实惠。
 
  履新后首次调研重点着眼城镇化
 
  李克强对城镇化的研究,已经有些年头了。他的硕士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就是与城镇化发展相关的研究。
 
  就任国务院总理后,李克强在调研和考察中,多次明确提及城镇化。
 
  去年3月27日至29日,李克强履新后的第一次调研,赴江苏和上海考察,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城镇化。
 
  去年3月27日,李克强来到江阴市新桥镇,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他强调,小城镇能够就地就近聚集人口、吸纳就业,是统筹城乡的重要关节点。当时,他与围拢来的群众握手并与清洁工拉家常,询问他们户籍、就业、住房等情况。
 
  离开新桥镇后,李克强来到江苏常熟,实地考察了一个家庭农场。此次赴山东调研,李克强同样考察了一个家庭农场,也是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新型城镇化“不能摊大饼”
 
  近两年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明确阐述了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
 
  2013年3月17日,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不能靠摊大饼,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李克强提到,自己在农村调研时,经常和农民们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作了履新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解决3个一亿人的问题,要促进以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还要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
 
  除了调研,李克强还与专家座谈。去年,中科院等组织上百位专家历时1年多就城镇化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李克强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座谈。

豫都网微信

《李克强与进城农民"拉家常":农村好还是城里好?》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4461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