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清华大学校长:我们对学生的束缚太多 管的太多

[摘要]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贺迎春实习生罗慧莹)“大学是中学的直接受益者,中学把孩子培养出一个模式,一个毛坯,再送到大学进一步地由我们来培养,...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
  人民网北京 3月26日电(记者贺迎春 实习生罗慧莹)“大学是中学的直接受益者,中学把孩子培养出一个模式,一个毛坯,再送到大学进一步地由我们来培养,如果没有中学这样的一个培养过程,中国的大学也很难有所作为。”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日前人大附中举办的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简称“双卓基地”)第二期校长班第四次培训大会暨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教育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在陈吉宁看来,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好的教育一定是看长远,“我想教育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必须要看得远,教育家必须有一个战略性的思维、战略性的思想,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性的思想,这个开放性的思想让你能够对未来社会的变化有足够的敏锐性,你才知道怎么办成好的教育。”

  陈吉宁指出,教育有一个非常辩证的道理,不要把今天所有你做的东西都变成你有用的东西,恰恰是那些无用的东西到后面才会变得有用。他说,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什么是教育,把学校教给你所有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

  “办学难在哪呢?难就在于我们都面临着来自于政府、来自于社会、甚至来自于我们教师家长的短期期望。好校长确实需要长期做下去,哈佛的校长大概平均每个人做22年,22年做校长,才能把一个学校这么有耐心的长远做下去。”陈吉宁说。

  我们对学生的束缚太多

  陈吉宁认为,未来成为优秀人才的关键不在他的知识能力上,而在他的价值理念,比如人格、自信心、意志力等层面上。“其实中国学生要给他空间,给他充分的条件激励,他是可以优秀的,也是可以有非常大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我们束缚的太多,管的太多。”

  大学一定要向下看

  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陈吉宁觉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需要互相融合,“大学一定要向下看,一定要进入到中学的培养过程之中才有意义。”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大学跟中学之间要建立一个互信的关系。“选才问题是最核心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大的变化,而这个大的变化是通过大学和中学一起来实现的。”

  作者:贺迎春罗慧莹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清华大学校长:我们对学生的束缚太多 管的太多》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49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采集侠]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