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考古发现通州两千多年前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

[摘要]东汉多室墓。 人民日报11月25日报道,记者从24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考古资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

东汉多室墓。

  东汉多室墓。

  人民日报11月25日报道,记者从24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考古资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

  据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介绍,2016年2月26日至9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责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来自全国的9家具有考古团体领队资质的单位共2000余人,完成了101.3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以及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条。出土各类陶器、瓷器、釉陶器、铜器、铁器、铅器、料器、皮革器等文物万余件(套)。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墓葬、窑址、地层剖面共计60处遗迹进行整体迁移保护。

  “考古资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别是东汉时期社会繁荣、人口众多,是宜人宜居之地。同时,副中心的考古发现与天津、河北等地的同类遗存极为相似。京东、津西、冀中地区,自古以来文化面貌上呈现一体性。考古发现丰富了副中心地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底蕴。”于平说。

  考古发现的延绵连续的地层既有自然堆积也有人为堆积,还有地震形成的断裂层,为了解通州地区2000年来自然环境的变迁、人地关系提供了证据。大量战国和汉代墓葬形制多样,为研究北京战国晚期到汉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大量文物为探索北京东部地区汉代以来的社会文化面貌、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丧葬习俗等提供了证据。

 


《考古发现通州两千多年前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67810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