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中国满族文化认同重新觉醒:年轻人开始学满语

[摘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展示满族服饰。新华社 参考消息网12月12日报道 外媒称,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兴趣的潮流,悄悄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形成。满族专家认为,满族年轻人自发学习满语、关心满族文化,反映出满族身份认同的觉醒,而...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展示满族服饰。新华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展示满族服饰。新华社

  参考消息网12月12日报道 外媒称,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兴趣的潮流,悄悄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形成。满族专家认为,满族年轻人自发学习满语、关心满族文化,反映出满族身份认同的觉醒,而全球化是满族意识强化的主因,其中互联网起了很大作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4日报道,专家认为,满族群体重建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网民、城市人、大学生等特定群体、规模有限的社会运动,社会上没有强烈的满洲民族主义,更多是文化上的怀旧,是个人在全球化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身份归属认同的努力。

  报道称,满族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统计人口1000多万。尽管人数不少,但满族语言文化在今天中国的日常生活里已几乎消失。不过近来,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兴趣的潮流,开始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悄悄形成。

  满语逐步推广 满族文化升温

  辽宁的满族青年王硕从儿子出生起就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汉语,坚持只说满语,甚至在孩子出世前就已用满语进行胎教。和大多数满族人一样,王硕小的时候并不会说满语,对于满族的身份认同也不强烈。但在上了大学后才突然意识到不懂本族语言的遗憾,便开始勤学满文,后来更义务投入于推广满语学习的工作。

  据他估计,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过去10年为4万多人提供了满语培训,人数显示逐年增加趋势。部分学员出于基层工作或学术研究需要学习满语,但更多学员毫无功利意图、自发地想学满语,年纪最小的是十来岁的初二学生。近五年出现的代际传承新现象,让他看到了满语这个濒危语言重生的希望。

  从2003年起,内蒙满族歌手宋熙东一有空就到黑龙江黑河一带,与还说满语的老人们一起捕鱼干活儿,陪他们聊天,收集满族劳动人民的民谣作为他创作的灵感。他说:“一提起满族文化,很多人只想到《还珠格格》《乾隆王朝》,但满族也就只有他们一家人当上皇帝,其他人从事各行各业,包括渔猎。”

  宋熙东的父亲是满族人,但不会说满语。他17岁时在北京的录音室里遇到其他少数民族歌手,很羡慕他们能演唱本族语言的歌曲。不懂本族语言让他产生强烈的文化缺失感和自卑感,他于是立志学习满语,渐渐能用满语为创作歌曲填词。他也用满语演唱《小苹果》和Beyond的《喜欢你》等流行歌曲,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本来就喜欢这些歌曲的人接触到满语。

  报道称,满族人较多居住在东北三省。近20年,东北许多高校恢复了满语专业,满族研究所、满学会在各省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地方政府也开始举办满族文化节等活动,尝试用满族文化来彰显当地的特性,以此增加旅游收益。这类地方政府主办的文化活动虽然带有商业化色彩,但举办的过程多少能达到挖掘和宣传当地潜在文化资源的作用。一些满族专家把发生在社会层面的个人民族意识觉醒和发生在地方政府层面的满族文化推广综合起来看,称这为满族文化复兴。

  关心满族课题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甄元森则认为,满族文化升温的现状未必达到“文化复兴”的规模,更准确说是“方兴未艾”。

  全球化催生身份认同重新觉醒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关凯说,越来越多满族年轻人自发学习满语、关心满族文化,反映出满族身份认同的重新觉醒。报道称,那么进入21世纪后,为什么满族身份意识在濒死之际能获得重新唤醒?

  满族专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与“富起来”是比较明显的因素。人不再为三餐温饱发愁后,开始有经济资源与时间去实现物质以外的精神追求,改革开放也把人们从视满清文化为“四旧”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像王硕这样长大后开始寻找满族身份认同的年轻人,正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

  甄元森指出,以清代人物为素材的流行文化,带动了社会对满族文化的关注。上个月在承德角逐“最美格格”的24岁满族姑娘关盛子告诉本报,看着《甄嬛传》等电视剧,忍不住幻想自己如果是清朝的格格,那滋味会是怎样?

  关凯认为,全球化是满族意识强化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他说:“在全球化的时代和经济市场里,人的个性被淹没,职业身份变得更重要,但这不能满足人的情感生活。于是,全球化的同质化过程刺激人们有异质化的反应。人们希望回归到更为具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身份认同...来彰显自己在全球化压力下独特的身份认同,这在世界各地都可看到。”

  同时,互联网对满族身份认同的重建起到很大作用。互联网过去10年来在中国快速发展,网上出现很多满族社区,如“满族的天空”“东北满族在线”等。这些网站让散居在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国各地满族人第一次可在线上聚群,凝聚满族身份意识。不过,基于经费运营等原因,这类网站目前大多已关闭。

  他分析说:“满族身份认同的重建,恰恰与汉族身份认同的重建是同构的。”

  满族文化丰富中华文化

  满族文化未来有望发扬到什么程度?甄元森认为,如果能做到挖掘、识别、保存、宣传满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就已足够,无须奢望恢复满语的日常使用,或为满族争取特殊的民族定位。他说:“满族文化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它就等于是大海的一滴水,或河流的一个支流,从属并服从于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流。”

  关凯认为,满族群体重建的社会文化现象存在并会继续,但按目前走势来看,不可能成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依然只会是属于网民、城市人、大学生等特定群体,规模有限的社会运动。

  他说:“社会上没有强烈的满洲民族主义,更多是文化上的怀旧,是个人在全球化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身份归属认同的努力。”


《中国满族文化认同重新觉醒:年轻人开始学满语》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69874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