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8 09:49 我要投稿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了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79年岁月流逝,在世者已经越来越少。2016年11月26日,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
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选取30位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用群像的方式集中展现这一特殊群体。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为:艾义英(88岁)、魏桂如(90岁)、马秀英(94岁)。
第二排从左至右分别为:祝四孜(96岁)、李高山(91岁)、郑锦阳(88岁)。
第三排从左至右分别为:陈桂香(91岁)、王长发(93岁)、夏淑琴(87岁)。
第四排从左至右分别为:陶承义(80岁)、张秀红(90岁)、李长富(89岁)。
下排从左至右分别为:王津(85岁)、王义隆(93岁)、仇秀英(86岁)。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为:陈文英(91岁)、杨翠英(91岁)、管光镜(99岁)。
第二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刘庭玉(94岁)、马月华(89岁)、唐复龙(81岁)。
第三排从左至右分别为:佘子清(82岁)、沈淑静(92岁)、路洪才(83岁)。
第四排从左至右分别为:易翠兰(93岁)、余昌祥(89岁)、郭秀兰(92岁)。
下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张福智(89岁,已故)、岑洪桂(92岁)、王秀英(91岁)。马秀英在南京家中(11月18日摄)。马秀英,1922年出生。1937年冬,家住南京汉中门附近南卫巷的马秀英一家遭难,18岁的三哥被日军拖上汽车带走,从此下落不明;马秀英与母亲逃进难民区后得以幸存。如今马秀英耳不聋、眼不花,腿脚还算利索,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
易翠兰在南京临时租住的房子门前(11月25日摄)。易翠兰,1923年5月6日生于南京老城南。1937年冬,易翠兰被家人在脸上涂满锅灰装扮成男孩,辗转在五台山难民区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避难。虽然最终从血泊中死里逃生,但她因遭日军用枪托殴打,落下终身病根,经常疼痛难忍。
李高山在南京家中(11月21日摄)。李高山,1925年出生于广东茂名。1937年冬,只有十三岁的李高山作为士兵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被日军抓捕后死里逃生。如今老人与儿子住在一起,七八年前患脑梗后腿脚不便,患有老年性耳聋,但很健谈。
张福智老人生前在女儿张寿云的搀扶下出门晒太阳(11月16日摄)。张福智,1927年10月出生。1937年冬,张福智和父亲在家中遭闯入的日军毒打,张福智右眼被打伤,后感染失明。老人于2016年11月26日去世。
祝四孜在自家门口晒太阳(11月3日摄)。祝四孜,1920年6月3日出生。1937年冬,祝四孜居住的南京珠江镇西门外朱庄村遭日军洗劫,她家8间瓦房全被烧毁,她和家人藏在屋后菜园地洞内躲过一劫。
祝四孜在自己卧室中(11月3日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像发布:仅剩108位》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69929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