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河南多地再现秸秆焚烧 农民:付之一炬省钱省力

[摘要]河南商报记者 孙李爽 夜幕降临,大巴车沿着周口郸城县的210省道一路向南,两侧火光冲天,一场火后,地里秸秆没了,遍地焦黑。 浓烟刺鼻,乘客们咳嗽不止,司机打开远光灯,依然看不清前方50米的路况。 耳边响着车喇叭声和地里秸秆燃烧的嘶嘶声,车窗外天地混...

河南商报记者 孙李爽

夜幕降临,大巴车沿着周口郸城县的210省道一路向南,两侧火光冲天,一场火后,地里秸秆没了,遍地焦黑。

浓烟刺鼻,乘客们咳嗽不止,司机打开远光灯,依然看不清前方50米的路况。

耳边响着车喇叭声和地里秸秆燃烧的“嘶嘶”声,车窗外天地混沌,不禁黯然,我们的蓝天在哪里?

秸秆堆成垛 一把火“处理”

10月3日,我坐火车从开封赶往商丘参加朋友的婚礼。赶到商丘已是下午6点,打车经过市区神火大道,隐隐闻到一股焚烧东西的味儿。

“有人烧秸秆?”我问,司机摇上车窗,说秋收以来每到晚上,总能闻到焚烧秸秆的味儿。

次日上午,跟着婚车到距离市区30公里远的一个乡镇。车到了城乡接合部,开始看到一片片焦黑和四处的火光。“烧了省事儿,粉碎秸秆一亩地还要40元钱。”一村民说。

没到郸城前,我以为在商丘见到的,已是严重的秸秆焚烧区。

4日下午,我从商丘赶往周口沈丘,参加闺蜜婚礼,结果迟到了一个半小时。原因是雾气太重,车速必须降到最慢。

进入郸城境内,两侧田野上火光冲天,汽车被浓烟包围,刺鼻的烟味不停往车里钻,车上不停有人咳嗽。对这一情况,司机好像已经习惯了,5年前他开始跑沈丘至郑州这条线,每年到秋收,都是这样。

“为啥没人管?他们难道看不见这浓烟?难道晚上不出门?”车上有人问。直到驶入沈丘境内,浓雾才轻些。一乘客说,沈丘的秸秆大部分回收了,因为有地方养牛需要。

焚烧秸秆 听听农民怎么说

路上见到多处扯有“禁止焚烧秸秆,违者罚款”之类的条幅。河南对秸秆焚烧一直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今年6月,许昌专门下发的“全面禁烧令”规定:对全市出现“第一把火”的乡镇,处以10万元罚款,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取消评先资格等处罚。

然而,这一史上“最严”禁烧令却没有完全挡住农田里的“熊熊秸火”。一名乡干部说,农民之所以焚烧秸秆是因为玉米秆很廉价,没有太大利用价值,与其投入精力回收,还不如付之一炬。

“种地成本越来越高,农民本来挣的就少,焚烧秸秆一亩几十块,很多人不舍得。”沈丘县一马姓村民说。

这几日,我看到秸秆被烧掉后焦黑的土地想到,秸秆回收或粉碎回田可能只是城里人的一厢情愿,对农民而言,也许是麻烦,不解决他们的利益,又如何能制止秸秆焚烧!


豫都网微信

《河南多地再现秸秆焚烧 农民:付之一炬省钱省力》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7019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