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0 12:00 我要投稿
老口枢纽建成水位抬升,遗址面临消亡危险
南宁抢救发掘三江口镇江楼遗址
除了镇江楼遗址外,三江口地区还发现4处考古遗址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黄占玲 文 徐天保 图)近日,记者从南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知,位于南宁市三江坡村内的三江口镇江楼遗址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12月20日下午,记者前往该遗址查看,发现该遗址目前已经发掘了300多平方米。
据南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工作队副队长黎文宗介绍,镇江楼遗址在明清时期曾起到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尤其是在清代,曾于此设立分防三江口汛,常设驻 军,管辖范围包括了南宁上水路宣化县(今邕宁辖区)内各个塘口。接下来,考古队将进一步扩大发掘面积,以期揭露出更多的建筑及生活遗迹,从而还原出镇江楼 遗址的规模、布局及建筑形制等。
镇江楼遗址地处邕江的左、右 江交汇的三角嘴处,南北临左、右江,东可眺邕江。据当地居民介绍,在民国时期该遗址上尚留存有一座青砖塔,塔名“镇江楼”,故得名。可惜后来该塔便毁了, 只留下了些墙砖、石块,后又随着当地农民不断垦荒、种植,镇江楼遗址上原先留存的青砖、石块多数也被丢弃入左、右江中。现场挖掘出来的铜钱据史料记载,三江口地区在明清时期称“合江”,因地理位置处于左、右江交汇口,具备良好的军事战略意义,明代曾于此设有防守与通信合一的“合江铺”,清代改 为分防三江口汛,常设驻军,管辖南宁上水路宣化县(邕宁)内各塘,民国以后渐废。在三江口地区,至今仍留有一些三江口防汛屯戍兵卒的墓葬,如在三江口汉城 遗址以西约30米处有一处墓葬群,死者多为戍卫三江口汛的兵士,其中一座道光二十三年立的墓明确题为“营三江汛故兵王明振之墓”等,这也证明了清代三江 汛驻兵的存在。综上因素,考古专家认为镇江楼遗址的年代应为明清时期。“镇江楼在清代发挥了主要作用,且从遗址建筑墙基在砌筑过程中出现青砖、红砖混合使 用的情况来看,该遗址在清末民国时期经过多次重建。”黎文宗说。
记者了解到,考古队在考古调查中,除了镇江楼遗址外,在三江口地区还发现遗址4处,采集到各类标本30余件。
链接
三江口地区
其他4处遗址
1。三江口汉城遗址
位 于三江坡村新村以东约200米处、临右江南岸的地势最高的一个二层小台地上。城址北临右江,分别被其西北、南面两个丘陵低谷及右江合围成一个高起的三角形 地带,城址便位于这处三角形地带的地势最高处。城址的平面近似梯形,东南面宽约40米,西北面宽约60米,长约70米,总面积约3500多平方米。
2。三江口贝丘遗址
位于三江坡村以东约700米处,靠近三江交汇口,位于三江口汉城遗址东南方向约200米,东南距镇江楼遗址约100米。
3。三江口窑址群
位 于左江北岸沿线,自三江交汇口往西、延伸至三江坡村老村一带约1公里多长的河岸上。这些窑址总数有十座左右,均分布在左江北岸沿岸,其地表多已被平整,并 辟为耕地,看不出窑的形状,仅在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瓷片,另在断崖上可见到明显的崩塌的窑床。窑的大小较相近,宽约4~5米。从采集到的陶瓷器残片判断, 这些窑址群大多以烧制陶器为主,器型多为罐、碗、碟,也见有擂钵等,专家推断三江口窑址群的年代应跨越明清时期。
4。大王庙大石铲遗址
位于三江坡村新村西南方向约300米处,当地民众在遗址旁边新建有大王庙一座。2012年,考古队在对三江口地区进行调查时,曾获得线索,当地村民在大王庙一带土地中耕作时曾出土过大量的石铲,专家怀疑是一处大石铲遗址。
《南宁抢救发掘三江口镇江楼遗址 正面临消亡危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72193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