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6 08:05 我要投稿
为孩子选择学校是很多家长的心病,是该把孩子送进学霸林立的学校,接收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还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相宜的学校,减轻孩子的课业压力?
有位名校毕业生老爸以自白的形式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焦虑中的父母。
作为老师,我被问的最多的就是——如何为子女挑选学校。许多家长认为削尖了头也要钻进名校,但事实是,很多学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了名校,反而不适应。
我在牛津读书的时候,就有一些同学要接受心理辅导,甚至有严重抑郁。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名列前茅,拿全奖学金去读书的。但是一群学生中,不可能每一个都是第一名,总有最后一名——无论多努力还是要苦苦挣扎,这的确很让人气馁。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可以在名校当明星学生,那是最好的事情。但对绝大多数中上水平的孩子来说,如果要选当鸡头还是凤尾,即在名校包尾、当中等学生,还是在二流学校名列前茅时,应该怎么选呢?搞清楚这背后的逻辑,对于将来孩子选职业、选公司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对金字塔中端的孩子来说 哈佛大学不如普通大学
个人建议是,不要听身边朋友对这个问题的评价,他们大多数只是根据自己想当然来评论,或者从自己的孩子等一两个例子来给结论。面对这种问题,不妨看看历史上重要的学术论文如何考虑这问题。
著名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他著作David & Goliath里,就讨论了哈佛经济学博士毕业6年后的成就。哈佛经济学院是美国经济学博士中最难考进的,毕业生当然也最优秀,这不让人意外。但是让人惊讶的是,除了前30%以外,其他大部分毕业生竟然不如排名低于30%的学校的前5%博士生。
能够从哈佛毕业的博士,当初都可以进任何一所美国大学,更不用说排名30%以后的大学。但是,当初那么优秀的学生中,竟然有70%最后不如普通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
也就是说,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与其在名校里当中等分子,不如到普通学校里当个顶尖学生。
名校里的中等学生“好像没什么是我擅长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名校的氛围,不利于大部分中等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Academic Self-concepts)。
牛津大学教育系的Marsh和O Mara曾详细研究、比较了不同环境对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学业自我概念,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和技巧的判断。
日常学习中,学生会把自己和身边的人比较之后,确定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高低,也会比较自己在不同学科中的成绩,从而得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更好,如孩子的数学比平均同学好,他就会得到比较高的数学自我概念,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更擅长。
这种自我概念能够非常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绩表现。一个著名的例子,心理学家Meece发现,女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和男生其实差不多,但是到了中学,就会下降很大,而且,自我概念的下降,往往先于成绩的下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女生通常是自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然后对数学失去信心,最后数学成绩才慢慢变坏的。
研究人员为了印证这个结论,还做过很有趣的实验:针对同一群女生,安排两场难度相当的数学考试,一场纯女生参加,一场有男生在场,结果显示,有男生在场时,女同学的成绩要低得多。可见“自我概念”的心理影响因素对学生有多大。
在名校里苦苦挣扎的中等学生,就有点像这场“有男生在场的数学考试”。
当然,也不乏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因为自己是通过了非常严格的选拔,才最终进入高水平的名校,从而认为,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学业自我概念因此升高,变得更有自信心,俗称“同化效应(Assimilation Effect)”,这也是很多人送孩子去名校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然而,Marsh和O Mara的研究却告诉我们,这种正面效应其实非常小,一般去了名校的中等学生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自我怀疑和迷失。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排名高的学生,在老师心目中有很好的形象,获得偏爱,因此也比较积极,有信心。
当然,民主一点的老师,让学生觉得容易接纳,可提高自我概念。除了老师,同伴的影响也很大。如果经常被朋友同侪夸赞,也会提高自我概念。
顶级名校僧多粥少优秀的学生也得被迫妥协
就算不考虑“自我概念”,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在名校当中等学生,在追求自己理想学科上,比较吃亏。
我以自己见过的例子来说明这问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处加州硅谷,是以计算机出名的学校,加上计算机工程师在加州工作,薪水都很不错,所以,我在那儿读书时,见到很多学生都想选计算机工程。
但是,因为伯克利分校集中了很多非常优秀而又想读工程的学生,结果,很多出色的学生被淘汰了,被迫去选其他学科。有一些不甘心的就转校去差一点的学校继续读计算机。
毕业时,这些不是名校毕业的计算机工程师,远远比被迫选了不喜欢学科的学生要开心得多,就业也好得多。事实上,在美国,只要是工科、理科、医科生都比别的学科好。所以挑你自己想读的学科,远比挑自己想读的学校重要。
择校不如择师 教学热诚比名气文凭更重要
既然名校对中等学生好处不大,科学甚至验证出了一些弊端,为什么还有多人追逐名校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名校培养了人才呀”,但这大部分时间,是倒果为因,不是学校本身有多好,而是大量本来就很好的人去了名校,所以名校的毕业生就比较出色,如果还是这群人,去别的学校,应该会更出色。
那么,名校的附加值呢?我个人感觉,也是不高。很多人认为,在名校就读,就有更多机会,这没有错,但前提是你的孩子是名校中的明星,或者位于顶级学生之列。如果不是这样,让孩子在普通学校当明星,他们将获得的机会,绝对比在名校当寂寂无闻的普通学生要多很多。
还有人认为,名校的老师学历高、教学好,所以学生会出色。其实,教学好坏和老师的文凭相关度不高,是否用心、是否投入,才是更重要的因素。择校不如择师,如何评断一位老师,主要是看这位老师是否愿意投入到你的孩子身上。
这是我择校的第一原则——选择民主、用心投入的老师,而不是学校。这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找工作。第一是要选老板,好老板会给你机会,聆听你的想法。第二是要选有机会让你能独当一面的地方,这样才有机会培养你的领袖能力,才有机会累积经验。
《名校毕业老爸自白:让孩子“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72319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