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3 10:1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陈彤
核心提示|有人说,你不认识陈彤,但你一定认识新浪微博上一个叫@老沉的账号;如果你连@老沉都不知道,那只能说,你距离互联网圈子太远了。
不可否认,“老沉”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昨日,这位被称为“中国网络新闻教父”、创造了“新浪新闻模式”的媒体人,毅然挥手,离开了他深耕17年的新浪。
去年10月底,在郑州举行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大河报记者还曾专访陈彤。微胖,戴眼镜,衣着简洁,说话时眯着眼,一开口就认老乡……他与记者一路从会场聊到餐厅,没有传说中的“火爆”,甚至让人感到可亲。听闻他的辞职,不少人纷纷致电,他给其中一位河南资深网络媒体人回了短信:“早该走了……”
○事件
互联网老兵说再见
“未来是改变,不是告别”
“即将告别新浪。回望17年路程,往事历历如昨,心中千言万语。谨以此信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感谢大家!”昨日中午12时32分,“老沉”在微博上突发辞职信,告别新浪。此前他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的要职。
名为“感谢”,实为道别。他虽未透露辞职原因,但此后披露的新浪内部告知邮件中写道:“因为个人原因,将于近期从公司离职,公司已正式批准陈彤先生的辞职申请。”据悉,陈彤卸任后将改任新浪顾问。他自己对未来的描述是:“未来是改变,不是告别。”
一个时代的告别?
“这或许是门户网站将告别的前奏”
虽然“老沉”的再见帖没有登上新浪微博的热帖榜,但它却“轰炸”了朋友圈。“以往某某媒体的总编辑离职,基本只是被圈子里的朋友所关注,但这一次有些不同,更多不同行业的朋友发了微博、朋友圈去关注。”媒体人谢璞说。
为何陈彤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我看来,陈彤这个名字绝不仅仅是新浪网总编辑的称号,更多的是中国网络新闻界一个时代的标杆;陈彤的离开的影响和意义,也就不仅仅是一个门户网站总编辑离开可以诠释的,这或许是门户网站将告别的前奏。”一位从1997年起就投身网络新闻的河南媒体人告诉大河报记者。
“虽然意料之中,但还是很突然。”这位资深媒体人在微博上看到陈彤的辞职信之后,就立刻拨打了他的电话,不通,随即给他发了短信。午饭后,陈彤回信:“早该走了,先休息吧,谢谢大哥。”
○历程
“老兵”转身,新闻不相信眼泪
中国网络新闻的前进道路上,陈彤的名字会被铭记
资深网民眼中,陈彤是网络新闻“教父”级的人物。今年47岁的他,17年前“触网”,在新浪子公司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属的利方在线网站工作,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版主。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这是一篇那个年代球迷人尽皆知的稿件,正是陈彤经手编辑的。此稿也让四通利方在1997年那个深秋一战成名。更多人发现,原来互联网的新闻可以这样贴近自己。
“我们之所以对陈彤的离职如此关注,是因为他把中国网络新闻的模式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位河南资深网络媒体人感叹,同为第一代互联网媒体人,那个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规律基本出自陈彤之手,“说详细点,连标题制作、版式、链接都是他制定的。”由此,新浪的标准成为那个时代的行业标准。
1998 年的法国世界杯,陈彤采用了全新的工作流程——24小时滚动更新。由此,滚动新闻成为新浪最大的特色,在科索沃战争、台湾大地震、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从而牢固确立了新浪网内容建设在全球中文网站中的强大优势。许多人养成了每天阅读新浪新闻的习惯,对突发事件更是如此。
“在博客和微博时代,新浪显示了在内容和新闻运营上的深厚功力,这与陈彤强大的运营能力分不开。”一位在京的河南籍资深网络媒体人认为,中国网络新闻的前进道路上,陈彤的名字会被铭记,致敬这位新闻“老兵”,但无需眼泪。
○热议
懂得感恩的人理应得到祝福
老沉是爱酒之人,圈内结交无数。他的离职,引发大佬、资深媒体人、网友的刷屏热议——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陈彤,感谢您。感谢您创建了微博,微博成为了过去几年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一股力量。
@刘春:麻将桌码好了,谁先上?@老沉@任志强@朱学东@张向东
@陈坤:祝福,未来会更好!
@刘烨:感谢,真心的,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牛和掰。
新浪网副总编辑@赵添:亦师亦友十四载,不思量,自难忘。诚祝老大:前程似锦。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老沉为中国传媒界打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新浪平台,@老沉与他的新浪网推动了新闻的大众化参与,推动了新闻壁垒的打破,也推动了自媒体时代的风起云涌。这段历史不会抹杀。能想象老沉离去对新浪意味着什么。也好。我也到了道别的时候了。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17年不久,只争朝夕。懂得感恩的人理应得到祝福。
不知名的网友打趣:“是不是因为新浪微博新版太丑,你气走了。”
○声音
他离开得不是太早而是太晚
“现在门户网站内容的发展,不适合老陈的胃口。”
做得这么好,陈彤为何要走?其实,他曾多次陷入离职传言,2008年有媒体报道,新浪网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的离职传言令新浪内容部门的员工们陷入了彷徨:“如果有‘新浪教父’之称的陈彤离开,新浪还剩下什么?”一位员工说:“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抢在所有媒体之前发布新闻。”
这次离职,新浪内部则显得平静许多,一位员工告诉大河报记者:“传了这么久,我们心里也比较有底了,再说现在门户网站内容的发展,确实不适合老陈这种进取者的胃口。”
新浪内部邮件甚至为老陈送上祝福:“老陈在新浪互联网新闻报道业务创立、内容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互联网的门户内容运营模式。我们感谢老陈在新浪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衷心祝愿他未来的事业更加精彩。”
正像陈彤对那位河南大哥说的“早该走了”,“陈彤离开得不是太早而是太晚”!有媒体人在微信群里感叹:陈彤离开新浪具有标志性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在互联网领域的全面边缘化;全民社交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在网络媒体中的全面边缘化;微信微博时代,新浪新闻在网络新闻中的逐渐边缘化;新浪的曹国伟时代,陈彤地位的不断边缘化。有大趋势因素,有小气候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
○背后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陈彤离开,或许是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最好写照
你现在还看新浪、搜狐、网易吗?事实上从搜狐刘春、网易赵莹的离开开始,门户网站总编辑的离开已经是一种行业现象。
媒体人谢璞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进入垂直化大背景到来,门户网站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能也随之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当“汽车之家”、“金融界”这些垂直网站崛起,似乎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让位于商业模式的趋势正为人们所接受,在商业化面前,门户网站总编辑的职能被弱化看上去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一位在京的河南籍资深网络媒体人说,陈彤在移动化大潮到来之际选择离开,或许是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最好写照。伴随着移动化、垂直化、社交化的发展,门户网站都正在成为传统媒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陈彤的离开或许正应了麦克阿瑟的那句话: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新浪河南籍总编陈彤离职 或是门户网站告别前奏》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751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