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8 09:5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在昨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作民法、婚姻法有关条款解释(草案)的说明,下列情形可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择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有其他正当理由。
□记者刘昌武张渝
核心提示|“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咱们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哪!”《红灯记》中,奶奶诉说“革命家史”这一段很多人熟悉,可是在以后,有血缘关系的亲祖孙三代可能也不是一个姓。您能接受吗?
昨日,面对法律拟出的解释:公民随父母姓外可选其他姓氏一事曝出后,“你会让孩子用其他姓氏吗?”成为微博、微信热议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选用父姓,有人选用母姓,也有少数人选用别的姓氏。如果不随父母姓,你会选择啥当姓?
故事不随父母姓多亏有人“解围”
疑问
A
到底什么才算“正当理由”?
“几千年的姓氏也都可以随便改了,不认祖宗了?”“这个‘正当理由’到了派出所那里怎么都不算正当理由!”……一时间,老百姓议论纷纷。
到底啥才算“正当理由”?什么情形下,子女才能不随父母姓?信春鹰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择姓氏:
——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
——有其他正当理由。
信春鹰表示,为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草案还明确:少数民族公民可以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选取姓氏。
“其他‘正当理由’太宽泛,具体操作起来还需细则或说明。”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户政管理人士认为。
在省直某单位工作的王灿女士,父亲姓张、母亲姓吴,“从小到大,好多人怀疑我不是爸妈亲生的。”她笑着揭开谜底,“其实啊,我是跟奶奶姓。”
王灿说,爷爷奶奶有5个子女,都随爷爷姓张,后来有孙子后,他们也都姓张,“我奶奶就不大乐意了,到我出生,奶奶就要求随她姓‘王’。”王灿出生于1983年,到派出所上户口时,民警反对:“出生证明上父母都不是这个姓,小孩不能姓王。”可她奶奶说了:“有哪条法律规定孙女不能跟奶奶姓?你看看能不能翻出这个规定?!”最后,民警“服软了”,一个跟着奶奶姓的小女孩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但因为跟爸妈姓氏不一致,给她添了不少麻烦——“1996年上初中时就近分配,学校入户调查,连着来了好几次都怀疑我是别人家的孩子,后来还是传达室的大爷替我解了围:‘那个小姑娘跟她奶奶姓,在我们这儿是名人!’”
B
以前,可不可以不随父母姓?
“我闺女3年前上户口的时候就随着她奶奶姓”、“我有个亲戚既不随爹姓也不随妈姓,而是随姥姥姓,这个例子说明即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公民已经有不随父母姓的自由”……
不少网友认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大把不随父母姓的例子,他们这样的“姓”合法吗?怎么上的户口?
大河报记者获悉,子女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宪法、民法等相关法律都没有作明确的规定,只有婚姻法规定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关于能否跟第三方的姓氏,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婚姻法中不禁止,但是很多地方有自己的法规,比如江苏、山东,都禁止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确实有正当理由,强烈要求孩子不随父母姓,又能证明孩子与父母的血缘关系,确实也有‘另外姓’的状况发生。”一位知情者说。
现状
河南的娃儿,多随谁的姓?
长期以来,子女被视为是父系家族的血脉和后代,子女的姓氏被规定从父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要求子女随母姓的案例也在增多。
“我省的状况也是如此。”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户政管理人士介绍,近年来,新生儿随母姓的状况越来越多。“确定子女的姓氏,应由夫妻平等协商而定。”
目前,对于父母之外的其他姓氏,我省一般是不予认可的。
成人之后,能否改变自己的姓氏?这位负责人介绍,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因此,子女成年后,可以自己选择随父姓还是随母姓。
反应
反对者占大多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昨日,央视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姓氏草案的内容后,随即成为热门话题,短时间内转发、评论超过三千。
有人拍手叫好——
一网友:“终于能让以后的孩子叫龙傲天了!”
网友“李娜娜”:“只要有正当理由,就可以不跟随父母姓,我觉得这是最大限度上体现了人权,本来嘛,自己叫啥,为啥要让别人决定?”
郑州的赵红女士说:“我家三代人俩姓,爸妈姓赵、张,我们夫妻姓张、赵。觉得可没意思。我特别喜欢司马、皇甫、公孙、上官这一路,一听全家都好像是江湖风云人物。”
说法
昨日新闻一出,立刻有人担忧:生个孩子本来随谁的姓只有两个选择,但以后有这么多选择,小两口还不得闹掰了?!
一位社会学家说,姓氏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需的一个代表符号,家长与子女应摆正心态,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刻意较真儿。
有人强烈反对——
反对的人更多:
网友“满言页”:“姓名都是父母所赐,是血缘关系的纽带和见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网友“郑斯基”:“有些传统文化还是要保留的,不能全盘西化。”
网友“李LI小伟”:“别人会问:你们是重组家庭吗?”
担忧
一些人担忧,现在一些城市上小学、上中学都需要对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进行调查,“以前姓一个姓时还得提供相关证明,这连姓都不一样了,那证明起来得多麻烦?”
《河南新生儿随母姓越来越多 可选其他姓氏引热议》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7643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