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人民日报刊文谈“防霾茶”:与科学治霾背道而驰

[摘要]打着防霾的幌子生产“防霾神器”,进行虚假宣传,不仅与治霾无关,还可能导致将雾霾治理庸俗化,与科学治霾背道而驰,并且会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防霾治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跨年雾霾中,各类“防霾产品”很受关注。防霾口罩、防霾净化器自不必说,“防霾食品...

  打着防霾的幌子生产“防霾神器”,进行虚假宣传,不仅与治霾无关,还可能导致将雾霾治理庸俗化,与科学治霾背道而驰,并且会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防霾治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跨年雾霾中,各类“防霾产品”很受关注。防霾口罩、防霾净化器自不必说,“防霾食品”“防霾茶”等也很吸引人。

  近日,我在北京一家商场门口看到,有商家在用食物、中药材等调配出“防霾茶”,向消费者兜售。一袋袋类似茶叶包装的东西摆放在展柜前,不断有人来询问或购买。卖家声称,这是针对眼下空气状况专门调配出的雾霾清肺茶:“一款包含百合、银耳、罗汉果等成分,滋阴润肺、清肺止咳,能预防雾霾侵入肺部;另一款有桔梗、甘草、麦冬、金银花等成分,防御功能更强,效果更好。”

  罗汉果、金银花等中药具有清肺功能,对清咽利喉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说能够防霾治霾,显然夸大其辞了。卫生专家告诉我们,药食同源的食品,多吃一些没有坏处,但这种“防霾茶”中含有非药食同源的药材,健康的人吃多了,反而对身体无益。这些商家声称,通过吃某种食品、饮料,就可以清除肺中的雾霾,是没道理的。实际上,我们吃的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而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是通过鼻腔进入了呼吸道和呼吸系统,二者没有关联。

  这些年,一些商家将人们关注的热点用于商业宣传,进而吸引眼球,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以前非典期间,就有商家推出各种“防非”产品,后来被证明,那些产品大多是无稽之谈。现在,雾霾肆虐,专业人员正在分析雾霾中包含的不同成分,探寻防霾治霾的科学对策,研究雾霾中的有害成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许多事情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一些商家就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防霾神器”,其目的不过是利用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谋取商业利润。前两年,网上就热销过防霾眼药水、防霾护肤品,据称这些产品“可有效抗击雾霾对眼睛、皮肤的危害”。“神器”们已被专业机构认定为虚假宣传,而消费者上当受骗不在少数。如今,新的“防霾产品”频频出现,同样让人无所适从。

  防霾治霾是一场攻坚战,政府、社会、企业、个人都有责任。治霾的关键与根本,在于把污染源控制住,把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降下来。减少污染,降低排放,是所有企业的责任,而不是挖空心思,打着防霾的幌子生产什么“防霾神器”。如果拿“防霾治霾”做噱头,进行虚假商业宣传,不仅与治霾无关,还可能导致将雾霾治理庸俗化,这与科学治霾背道而驰,是不可取的,并且会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但人们的判断力也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在一些领域出现了知识庸俗化趋势,有人将“百度治病、微信养生、专家荐股”称为三大危害,并非没有道理。许多虚假的、流传广泛的小道消息和养生秘籍、发财门路在网上传播,干扰着人们的理性思考。一些信息被不法分子炒作后用于商业等其他目的,不能不引起重视。

  “流言止于智者”。防霾治霾,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有义务用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提供最及时、权威、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增强对虚假信息辨别能力。同时,在糟糕的天气中,更要保持理性,科学选择防霾产品,不给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避免让自己白花了钱,损害了健康。


《人民日报刊文谈“防霾茶”:与科学治霾背道而驰》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uduxx.com/shwx/77880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